要想攻打三佛齊(印度尼西亞西部最大的島嶼),就必須先拿下淩牙門(新加坡)。
淩牙門與三佛齊幾乎隔海相望。
其實趙桓早就想要攻打三佛齊,除了貿易的原因外,三佛齊還有大量的黃金。
在中國的古文獻中,三佛齊又叫做“金洲”,意思是生產黃金的地方。
黃金是硬通貨,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抵禦紙幣貶值帶來的金融危機,穩定經濟情況。
在宋代,中國的黃金和白銀的開采量都是非常少的。
大宋皇家銀行已經運行了第七個年頭,連交州都開始使用大宋交子。
隨著大宋經濟體量的翻倍增長,這幾年,趙鼎乾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印刷交子,通過各地的基建,不斷將交子下方到民間。
這使得民間的生產品大量增加的同時,貨幣也在猛增。
這裡麵其實是隱藏著很大的危及的。
例如,在經濟增長中,可能因為生產力的桎梏,消費品的生產價值量,沒有跟上基建的價值量,導致貨幣發行超額,引發了可怕的通貨膨脹。
這個時候,交子的購買力就會下降,不僅民間的錢會越來越不值錢,朝廷的錢也是如此。
而為了穩定朝廷的購買力,朝廷一定還想要印刷更多的紙幣。
但這無疑是殺雞取卵,飲鴆止渴。
最好的辦法,是嚴格控製紙幣發行,以儲備的黃金交易來穩定經濟的波動,待生產的消費品價值量累積到一定程度,自然對衝了超額紙幣的泡沫,將經濟穩定了下來。
所以,從整個大宋的經濟、金融來講,大宋缺黃金。
中華文明圈裡,日本是黃金資源很大的一個國家。
所以,趙桓把日本拿下來了。
三佛齊,也是一個黃金資源很大的國家。
趙桓還正愁著沒有借口出兵,這不,三佛齊自己開始作死了。
現在,李寶接到了命令,率領大宋的精銳海軍三千,從日本一路到廣州,在廣州稍作停歇,便直奔九江港口。
李寶在九江港口抽調了七千海軍,組成一萬大軍,率領了六艘戰艦,從九江港出發,浩浩蕩蕩去了淩牙門。
先拿下淩牙門,是皇帝和種師道定下來的戰略。
淩牙門是大宋對南海諸國戰爭的戰略重心。
那裡也是海盜們的世界。
淩牙門現在稱王稱霸的是一個漢人,他叫趙延的人。
他並不是趙宋皇室宗親,事實上,他和當今皇室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不過,他與一千多年前的南越王趙佗有關係,他是趙佗的後人。
後來南越國王歸順大漢,那裡成為一個郡。
趙佗的後人有一支留在華夏,有一支便從廣州出海南下。
趙姓在南海一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淩牙門這種地理要衝就是控製在這個家族手中的。
趙桓並不打算將那裡變姓,隻是想著,從趙佗的趙,變成趙桓的趙。
趙桓也並不打算以招安的形式來處理這件事。
因為是要滅三佛齊的,南海從今日開始,到以後,就隻允許有一個聲音,那就是大宋皇帝的聲音。
南海上的商船,必須是得到大宋認可的商船,否則就是海盜,海盜就要遭到大宋海軍的圍剿。
這是最基礎的原則。
這一日,海麵風平浪靜,陽光照得如絲綢般的海水波光粼粼。
六艘遠洋級彆的大宋戰艦已經破浪朝淩牙門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