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長在北邊的寒冷地帶,可能出生的時候,正值隆冬,部落裡沒吃的,就被凍死了。
就算僥幸活下來,也要不斷與殘酷的環境做鬥爭。
中原地帶冬天不會冷到人受不了,而且沒有那麼漫長,又有田野,所以,隻要在入冬之前屯好糧食,一般不會很慘。
不過,這個世界是有幸運兒的。
在某些地方,不用種田,也不用擔心生下來就凍死。
因為那裡從來沒有冬天,植被非常茂盛,樹上的果子一年四季,吃不完。
所以,那裡的人,特彆懶。
淩牙門就是這種地方。
這裡的人享有的自然資源是得天獨厚的,沒有冬天,也基本不會餓死。
人懶了,是沒有戰鬥力的。
淩牙門的海盜,在這一帶稱王稱霸,但他們一輩子都沒有見過正規的軍隊,沒有與正規軍隊打過一場。
在他們腦海中,軍隊就是他們這種樣子,包括三佛齊的軍隊,也差不多。
所以啊,當他們第一次看到宋軍的戰鬥方式,被嚇住了。
趙延轉身就跑,其他人一看城主都逃了,自然更加無心戰鬥。
連做最基本的反抗都沒有,直接潰敗。
李寶在另一路,基本上沒有遇到反抗。
一場追殺開始了。
直到傍晚的時候,海盜已經被殺掉一半。
趙延慌忙乘船開溜,他直接向三佛齊而去。
這一天,宋軍順利占領了淩牙門。
淩牙門拿下來後,宋軍有了一個據點,也不用擔心因為戰線過長,後勤不足。
同時,宋軍的兵鋒開始俯瞰隔海相望的三佛齊。
得知趙延逃脫,李寶也不心急,趙延不過是鼠輩爾,不足為慮。
倒是三佛齊扣押的一百多大宋商人,必須儘快救回來,這是皇帝陛下下的旨意。
如若不救回來,以後大宋的商人在海外貿易的時候,總會覺得沒有安全感,這不是朝廷願意看到的。
第二日上午,李寶便命人送了一封信到三佛齊。
南海之戰首戰宋軍拿下淩牙門的捷報還在路上,東京城的皇帝腦子裡已經開始想第三步、第四步的計劃了。
靖康八年的五月,皇帝召見了一個人。
這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在新學領域有很高的造詣,是翰林學士石子明的關門學生。
他叫虞允文!
在正統的曆史上,虞允文是宋孝宗趙昚的宰相,是南宋的頂梁柱。
而在此時,他還是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
正是學有所成,滿腔熱血的年齡。
就想當年他的老師像皇帝呈報了《百家大世疏》一樣,他像皇帝呈報了《南海四策》:封建、教化、交子、維和。
從政治製度、文化教育、金融經濟和軍事這四大維度,來闡明了大宋對南海諸國之策。
其中,政治製度以封建而概括,已經顯而易見。
維和則直指,大宋軍隊要開駐南海,名義上維護各國和平,其實是保障大宋的一切在那裡紮根。
有人私下指責虞允文與石子明一樣功於心計,諂媚主上。
虞允文恰逢此時提出《南海四策》,是摸清楚了皇帝的心意。
自前年皇帝將兩地宗室分封後,京師宗師依然是皇帝心頭之刺。
太上皇一共25個兒子,被皇帝殺了兩個,除掉皇帝自己,還剩22個。
東京城還有22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