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崇國公的大營,趙子崧帶著趙昚回了自己在軍營。
越國自立國以來,也不過兩年多,越國所謂的軍隊,人數總規模在5000,充其量是維護國內治安。
朝廷為了穩住南大陸,在越國和魏國分彆駐派了軍隊,足以威懾這兩國附屬國。
這一次,王軍西進滅真臘,作為附屬國,越國和魏國出於對皇帝的尊敬,對大宋的擁戴,都派遣了軍隊。
雖然沒有幫上忙,但也表達了忠心。
並且越王和魏王都親自前來。
越王趙子崧的軍大營有自己的親軍守護。
讓趙子崧激動的是,崇國公對權力的**是非常熱切的。
並且,如趙昚所言,崇國公打心裡是不喜歡新政的。
商人重利而無義?
也隻有像趙諶那種傻瓜年輕人才相信這種屁話。
對於權力者來說,一切行為都是以利益為導向,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所謂的禮、義,不過是權力鬥爭中,上位者拿來哄騙下麵人的遮羞布而已。
朝廷要打仗,沒有錢哪裡來的人,哪裡來的糧草?
靠禮和義?
自從宗室被發配到南大陸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後,趙子崧認清了一點:實力是全部。
如果他是趙桓,他也一定將現在的新政推到底,誰敢阻攔殺誰。
趙諶那種人,從小生長在皇家,眾星捧月,本來就在權力的保護圈子裡,根本不需要他發愁。
所以,他認不清楚局勢,對弱肉強食無法深切體會,對他爹的難處也無法真正感同身受,天真以為禮義才是正統。
趙子崧心中道:趙桓啊趙桓,你有這麼個傻兒子,真是不幸啊。不過,卻是我的幸運。
趙子崧現在對局勢認識得原來越透徹了。
狗皇帝看似鼓勵宗室立國,其實不過是榨乾宗室最後的價值而已。
曆朝曆代,分封之始,局勢自然都是穩定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國一般會尾大不掉。
大宋的分封同樣逃不掉這個規律。
但是,按照皇帝的新政,朝廷在全國鋪設公路,甚至不惜血本鋪設鐵道。
一旦大宋新的運輸體係全部完成,設置輻射到封國,以後朝廷大軍抵達封國,將比現在要節省不止一半的時間。
皇帝很顯然是要用過運輸,將整個大宋緊密聯係起來。
一旦趙桓完成了他心中的運輸體係,朝廷就不僅僅是通過威信來穩住天下了,而是真正以實際的力量來掌控全天下。
皇帝的禦史、司衛可以暢通無阻,並且更加快速抵達天下任何一個地方,迅速掌握那裡的情況。
到時候,諸侯國基本上沒有利用價值了,宗室們的下場是怎麼樣的,他想都不敢想。
趙子崧是古人,他隻知道如果這樣,自己肯定沒得玩了。
如果他是21世紀的人,他會理解這一套邏輯,這背後其實是高效的信息戰邏輯。
即一方處於原始的信息流通中,一方已經到了信息快速流通的級彆,後者可以隨時變化戰術,掌控整個局麵。
一般由少勝多,由弱勝強,無不是出其不意。
而出其不意的前提是信息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