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孔丘他老人家的思想是絕對經典的。
雖說被後來的那些個傲嬌子孫篡改得七七八八,但有一點是達成了共識。
子不語怪力亂神。
這一點在古代世界是非常難得的。
這個時代的全世界的統治階層都將治國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
唯有中國的士大夫階層,一直恪守著孔夫子那句話。
無論底層人民如何拜神、敬神,這些飽讀詩書的文化人都是不信的。
至於那些什麼“此乃不祥之兆”一類的狗屁,不過是這些心思玲瓏的讀書人的政治武器。
這一點對國家影響到底有多大?
例如,這一次種師道在攻打沈州的時候突然病死。
除了少部分不想打仗的人會以“此乃不祥之兆”來勸皇帝撤兵以外,其他人都隻會認為元帥是真的老了。
人生老病死是常態。
若這事擱在歐羅巴大陸會發生什麼?
不得了!
一定是神發怒了,賜死了元帥!
這事違背神的意誌的!
趕緊撤兵吧!
全部撤回來!
一個不許留!
陛下趕緊去禱告吧!
向無所不能的神懺悔!
發誓以後再也不去攻打那裡!
你看,這就是意識形態的區彆。
華夏的精英階層們,治理國家,從來是靠人,靠人的智慧,絕對不是神。
所以,留給趙桓的局麵,並不算差。
這不,趙桓一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把這些讀書人的嘴巴堵死了。
至於某幾個在下麵跳著說“此乃不祥之兆”的,此時已經被明明白白安排到了去嶺南的路上。
即將為那裡建設美好家園做貢獻。
東京城外一層又一層宏偉的殿宇,錯落有致,那些琉璃瓦在陽光下,流動著耀眼的光澤。
一團團繁盛的樹枝,將這座初具規模的宮殿,簇擁起來。
大明宮見證了大唐的盛世,被史書銘刻。
而趙桓的紫微宮已經初具規模。
紫微宮靖康三年開始建,它的規模是盛唐大明宮的三倍。
朝廷調集了50萬民眾修建紫微宮。
其實前唐長安舊宮就叫做紫微宮,紫微宮真實的意思是天宮。
在神話傳說中,紫微宮是天帝的居所。
趙桓此意明顯,朕之所居,乃四方之最高,統領萬物星辰,天朝乃四極之心,八荒皆要來朝拜。
這紫微宮的正中心,有一座高有600尺(200米)的建築,共有九重,象征著九重天闕。
皇帝在第九重,能看見汴河之水,在朝陽的光輝下,如同一條神奇的光帶,從東京城穿越而過。
趙桓已經有充足地財力來修建彰顯帝國盛世的殿宇。
有人卻在感慨皇帝的窮奢極欲,已經年年征戰的勞民傷財。
看著那仿佛要入雲端的天闕,甚至有人感慨那是亡國之兆。
就像皇帝執意要征伐金國,元帥猝死一樣。
悲觀主義者認為,皇帝更應該將國庫裡的錢免費給到窮人,讓天下所有人安居樂業。
幾天後,在前線的局勢如同波瀾詭譎一般的時候,東京城也發生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