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十一年,三月,廣州城內發生了大規模的暴亂。
廣州位於嶺南的腹心,是廣南東路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
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之一,是大宋東南沿海重要的通商口岸。
目前擺在趙桓禦案上的奏疏,有三種說法。
一、因廣州知府何永福在當地濫用職權、橫行霸道,激發民怒,才導致暴亂,又因未能及時鎮壓,暴亂迅速擴大。
二、因從注輦、大食等海外之國來的商旅,與當地商行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爆發了私鬥,私鬥規模擴大,何永福管控不當,演變成暴亂。
三、因何永福治理無方,廣州商社靖康十年商稅出現巨大紕漏,雙方引發矛盾,演變成大規模暴亂。
這三種觀點,都有一個共同點廣州知府何永福治理無方,才導致了現在的局麵。
何永福是誰的人
是剛上位不到一年的虞允文的人。
虞允文是當朝首相,同時也是海軍大臣。
海軍大臣的職責之一是開辟新夷道,例如當年他提出的南海四策之一,攻下淩牙門,大宋便掌握了海上咽喉。
凡是注輦、大食、昆侖奴商人,要到大宋,淩牙門是必經之地。
有人猜測虞允文能在徐處仁之後上台,可能意味著皇帝在接下來會大規模開辟夷道。
由於大宋造船工藝的提高、商品效率的提高,朝廷政策的傾斜,越來越多人都看到了這一機會。
但自古權力中心都不是一個聲音,有人讚同,必然有人反對,無論這種反對聲是發自肺腑還是僅僅為了抨擊政敵。
廣州暴亂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虞允文對海外貿易的新政基本上都在廣州實施。
現在參虞允文一本,效果簡直不要太好。
朝中有許多人對虞允文的海貿新政都持有強烈反對態度。
尤其是靖康前十年新政的改革派們。
徐處仁被貶謫,唐恪遠在上京。
資曆最深的就屬三司使周朝了。
他對虞允文在廣州的稅收政策嗤之以鼻。
虞允文在廣州到底是什麼稅收政策
為了激勵廣南東路的對外商貿,擴大中土對南洋以及更遙遠地區的經濟滲透,從而在更廣闊的地方推行交子。
虞允文上台後就在廣州府南部的新安縣深圳劃定了廣南新府,凡入駐廣南新府的商社,收稅降低到百抽五。
這是什麼概念
靖康新政前,大宋對商社收稅是百抽二。
趙桓上台後,依靠打了一次勝仗,威信空前暴漲,手裡又掌握了軍隊,強行將稅收提升到了百抽十五,最高達百抽二十五。
其中以瓷器、絲綢和玉器等行業為代表的高端行業,因行業本身暴利,為百抽二十五。
現在降低到百抽五,足足讓出了二十的空間。
這種政策給大宋對外貿易無疑打了一針強心劑。
但虞允文之心也昭然若揭。
在大力扶持廣州的時候,原本的杭州港和密州港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