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看著眼前的地圖。
已經是征服黨項的第七個年頭。
那一塊地,原本就是屬於華夏的。
例如平西府之前叫靈州。
黨項人從高原地帶遷移下來,趁著宋朝不作為占領了這一塊地方。
能發展起來,是因為這裡是一塊物華天寶的好地方。
尤其是興慶府到橫山一帶,有“塞江南”之稱。
風光秀美、土地肥沃,糧食產量極高。
自滅掉夏國後,他就派了陳敷去河套,在那裡潛心發展農業。
等如今唐恪到河套的時候,那裡已經是大宋糧產量可以與江南媲美的糧倉了。
河套的糧食不僅僅為給駐紮在沙州等地的西北軍提供了軍糧,同時還運輸到陝西,供給長安。
自唐以後,關中凋零。
河套的治理,對改善關中的疲憊也起到了部分作用。
朝廷在長安和興慶府修建的公路三年前就投入使用中,大批大批糧食來往其間。
長安也愈加繁榮起來。
這十年,西北的人口成倍增長。
道路和糧食儲備的設施得到改善之後,隻要戰火不燒過來,糧食危機算是徹底解決了。
所以啊,對高昌的冒犯,國內主戰的聲音絕對是主流。
底氣足,又有巨額的商業利潤擺在麵前,再加朝廷提出了光複漢土的口號。
連陝西的鄉村牆壁都寫著“光複漢土”的字樣。
村頭的老人們更是以自己家裡有人參軍而光榮,在閒聊的時候,成為最大的談資。
民間各界人士,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以及自豪感。
進入到四月,遼東的官員在走馬任的路,也算是給遼東的局麵做了一個交代。
除了朝堂有大臣彈劾李崇光在遼東殺人不眨眼以外,倒也沒有彆的麻煩事了。
朝廷的重心開始慢慢轉移到西北。
無論從邊境安全,還是從商貿,以及交子發行的角度來看,打下高昌,繼續往西邊征服,都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更何況,趙桓還打算一路推到天竺,和李寶在注輦的海軍成南北夾擊之勢,讓天竺徹底接受王化的洗禮。
飲馬恒河!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進行著。
樞密院從二月便開始籌備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