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案現在就成了周朝黨死咬虞允文不放的籌碼。
而調查鐵路案的人是劉彥宗,為了不參與到兩位大佬的鬥爭中,劉彥宗很聰明地在朝堂上將所有的細節全部公開。
說起來,這鐵路案還是康王私下提出來的。
但沒有人知道,這個深水炸彈是向來深居簡出的康王扔出來的。
虞允文下台,對誰最有好處?
周朝?
即便虞允文下台,周朝依然還是三司使,他做不了太宰。
但眼下時局動蕩,遼王造反,太子依然占據正統,周朝質疑要迎遼王入京師也不可能。
所以大臣們一定會再推出一個德高望重之人出來主持大局。
這個人是誰?
非康王莫屬!
但趙構的心思卻不止於此。
若是以前他的兄長還在,他斷然不敢有任何禦極天下的想法,但得知趙桓戰死西域的那一刻,隱藏在心裡最深處的野心,瞬間暴長出來。
趙構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
這才發現,原來這些年自己一直生活在兄長的威壓下。
自己那位兄長的光芒實在太強盛了,強盛到蓋過了古往今來所有的帝王。
現在,太子尚小,遼王看似強大,但實則輕佻昏聵,朝野人心動蕩,眼看新政積累下的新局麵正在瓦解,正是他趙構出世的好時機。
這些年,他雖然沒有全麵參與政事,卻在一旁觀測新政之變,每日潛心研讀兄長必生精華。
他自認為自己也可以作一個讓天下富強的雄主。
如今大宋這樣的局麵,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最聰明的士大夫,最勤勞的百姓,最有活力的行政體係,最多的戰艦,商賈如雲,彙聚天下財富,又有最強盛的軍隊。
誰不願意接過來呢?
趙構也不例外啊!
趙諶他非常了解,輕佻浮誇,優柔寡斷,誌大才疏,眼下看似兵鋒強盛,實則內部混亂。
燕雲戰區以詭計詐取,解潛等人不過是被一時被蒙蔽,燕雲戰區的核心將領都是效忠朝廷的。
一旦發現遼王所謂的鏟除奸賊、匡扶正流致天下大亂,民間凋敝,這些將領必然對遼王離心離德。
無論怎麼鬨,天下大義在此,順者昌,逆者亡,自古皆是如此。
東京城尚有禦林軍三萬,南方又有張浚這樣的封疆大吏隨時調兵北上勤王。
趙諶沒有勝算。
趙構絕不看好趙諶。
眼下,他便要時局更加混亂一些。
最好能借此機會除掉虞允文,如此以來,他就有機會出來輔政。
畢竟,這天下還是趙家的天下。
劉彥宗道:“聖武皇帝陛下之新政自然是千秋之仁政,真正開萬世太平,然朝中奸臣妄圖借新政斂財,實為可惡。今日子時,本官已經收到江南西路傳來的信,洪州鐵道局司丞王之山已經招供,洪州知府張誌堯私吞公款,在景德鎮采上好陶瓷,準備贈送給虞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