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說已經相當直白,往往如此直白的時候,表示他的耐心已經沒有了。
“臣萬死不辭!”
“另外,你去遼東一趟,給朕查查遼東的賬。”
“遵旨!”
劉彥宗退下後,手心手背都是汗。
他回了督察院衙門,當天就收拾好行李,帶上人,往遼東去了。
為什麼會這麼快?
原因很簡單:保命!
皇帝真的要他去遼東查賬的嗎?
當然不是,遼東的賬還用查嗎?剛剛造完反,一大堆的爛賬,怎麼查?
趙桓讓他滾去遼東待一段時間就是不要讓他在中樞興風作浪了。
也表示趙桓不想再將遼王案無限放大了。
因為現在的主要矛盾是恢複北方的生產,以及西域的戰事。
朝廷諸公都是大宋樞機要員,關乎國家大事,掌控億萬百姓飯碗的人,整天為遊行的事扯來扯去,百姓的死活誰來管?
劉彥宗想趁亂攬權上位,安插自己的人,這事本身已經範了趙桓的大忌,沒有殺他,表示趙桓還需要他。
劉彥宗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才說收拾行囊去遼東是為了保命。
趙桓將趙淳叫過來,道:“淳哥兒,你記住一點,你需要官員來治理國家,但是老百姓才是根基,如果百姓吃不飽飯了,根基就不穩了,一切都是空談,讓官員不斷想辦法去提升百姓的生活,是永遠要做的一件事,並且要一直做下去的一件事,當某些官員不務正業天天想著要審案的時候,朝廷就出現危機了,你就要想辦法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回來。”
趙淳點了點頭道:“爹爹,淳兒知道了。”
趙桓寵溺地摸了摸他的小腦袋。
“爹爹,淳兒還有一個疑惑?”
“什麼疑惑?”
“淳兒看出來爹爹對劉禦司的不滿,劉禦司之前做了一些不利於朝廷和國家的事情,為何爹爹不罷他的官?”
“人各其用,沒有完美的人,人都是有私欲的,更何況身居權力中心的人。”趙桓耐心解釋道,“假設爹爹將他罷了官,就能保證下一任的督察院禦司比他要好麼?記住爹爹一句話,要經常去看下麵的人的優點,利用好每一個人的特長,心中知道他們的缺點就好,不必抓著每一個人的缺點不放,這是皇帝的心胸氣度,為政者,當各儘其才。”
“嗯,淳兒知道了。”
幾日之後,督察院出了一份報告,是關於前太宰虞允文的報告,關於鐵道司案的真相,具體的內容無非就是虞允文是無罪。
這份報告經過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三司會審,最終呈交皇帝。
看這個架勢,康王趙構也是識趣的很,很快就提議表示自己身兼數職,無法兼顧,提議辭去暫時太宰一職。
趙桓大筆一揮:準!
十月初,虞允文官複原職。
十月初,東京城回來了一個大人物。
誰?
西北經略使唐恪。
十月十五日,唐恪被任命為戶部侍郎。
十月二十五日,唐恪被任命為三司使,正式接替了周朝的位置。
至於遊行一事如何處置,也很快就有了定案。
凡是參與遊行者,發配高昌城,交給李光去處理。
至於發配到高昌城他們半路會不會死?
這個死的概率不大,畢竟大宋的西北已經通了水泥大馬路,而且火車都已經通了一大截了。
這件事以雷霆手段去執行,杜絕以後再有遊行的事情發生。
但是,創傷並沒有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