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6108 字 10個月前

至於一次要被鎖在號舍裡九天,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吃喝拉撒睡全在裡麵,比蹲大牢還要辛苦。

可在這些為求取功名的士子眼中,會試的辛苦是必須要熬過的,就算以前不適應,多考幾次下來也就適應了。

而沈溪,還在前往適應的道路上。

相比於童生試和鄉試的搜檢嚴格,會試的入場搜查則寬鬆許多。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意思,他認為舉人既是國家從各省選拔上來的人才,已經算是士族階層,人格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不能再像對待平民那樣侮辱他們。

從明初到明朝中葉,會試的搜檢時行時罷,就算施行時,檢查也很潦草,絕不會讓考生脫下衣服,或者是檢查夾層。

所以明初會試夾帶作弊之事屢有發生,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朝廷才“始命添設禦史兩員,專司搜檢,其犯者,先荷枷於禮部前一月,仍送法司定罪”,這才在會試考試中大肆搜查,甚至要寬衣脫帽。

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科場》中感慨道:“四十年來,會試雖有嚴有寬,而解衣脫帽,一搜再搜,無複國初待主體矣!”

意思很明顯,我們考童生試、鄉試,就是為了能進入士族階層,現在中了舉人,都能當官了,現在卻仍舊如同防賊一樣對待我們,這真是讓人寒心啊。

不過那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了,至少在弘治十二年的這次會試中,入場的搜查隻是例行公事,沈溪僅僅需要拿著自己的考籃,把裡麵的東西隨便翻給搜查的門吏看,就可以進入龍門。

到了裡麵,根據考生號舍的號碼,列成一排,每一名考生都會有一名官兵負責守號舍,若考生在號舍內有什麼事情,必須要通過這名守門的官兵。

到了自己的號舍,沈溪看了看裡麵狹窄的地方,竟然比之鄉試的號舍還要狹窄幾分,連拉屎撒尿的木桶都是舊的。

進去之後,將門鎖上,沈溪頓時感覺自己進入無邊的黑暗之中。

想到未來九天要被關禁閉,沈溪心裡多少有些小失落,反正入場第一天沒有試考,他就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心事,很快天就黑了下來。

沈溪帶進考場的東西,基本跟鄉試相同,米飯和鹹菜,還有熏肉,不過加了厚厚一遝炊餅。

說是九天考試,實際上在號舍裡要待上七天八晚,二月十六上午就可以出考場。一次要帶夠八天的吃食,稍微帶少一點兒肯定是不夠吃的,但帶得多了,又帶不進考場。

沈溪沒打算在號舍裡做飯,倒不是說他力不能及,而是怕生火做飯帶來一些麻煩,索性帶些現成的。

畢竟現在隻是二月天,隻要不是流食,要保存七八天還是可以的,其中有不少出自林黛的心意。

林黛已經在期待,沈溪從考場出去後,跟她做正正經經的小夫妻。

黃昏吃飯時,沈溪便在想林黛在家裡做什麼,估摸著是在縫製新婚所用的衣衫,隻是一件簡單的紅褂子,從沈溪入太學時她就在縫製,卻因為手藝不怎麼好,到現在都還沒做成成衣。

會試的第一場考試,仍舊是四書文和五經文,跟鄉試的考察範圍沒任何區彆。三篇四書文,四篇五經文,時間相對寬泛一些,要到第二天上午才會交卷。

也就是說,其實第一場的考試時間是一天半,一口氣寫完七篇文章。

對沈溪而言,寫四書文和五經文已經跟家常便飯一樣,光是他這些年寫的八股文,少說也有兩三千篇,多的時候一天能作上十幾篇,讀背的程文,加上前世記憶的明清優秀八股文,則有上萬篇。

對於科舉考試來說,這第一場的四書文和五經文永遠是最重要的。

由於老師馮話齊的本經是《春秋》,沈溪的本經也就選擇了《春秋》,但這次他卻沒有選《春秋》的題,而選的是《詩經》,這是他特彆改變的。

沈溪想的是出奇製勝。

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本經是什麼,那研究必然透徹,而對五經的其它內容基本不怎麼在意。

沈溪很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有許多人盯著他,那些同考官出自翰林,也很有可能會盯住他,那對於本經是《春秋》考生的答卷,這些人會格外留意,甚至可能吹毛求疵,他就乾脆選彆的題目。

二月初九早晨,第一場考試正式開始。

三篇四書文分彆出自《論語》、《大學》、《孟子》,而沈溪選定的四篇五經文都是出自《詩經》,分彆是《國風·鄘風·乾旄》、《小雅·六月》、《大雅·板》、《周頌·有瞽》。

從太陽從東方升起,號舍裡光線足以讀書寫字,沈溪就開始抓緊時間做文章,但其實對於會試的眾舉子來說,第一場考試完全沒必要太過著急。

因為會試要等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才統一收卷,就算你頭七天什麼都不答,到第八天再用一天時間來完成,那也是可以的。但整場考試下來,要寫的文字超過萬字,想在最後一天寫出來有些不切實際。

對沈溪而言,規矩是一定的,那就是放下四書文,先作五經文。

會試考試內容跟鄉試基本一樣,但閱卷會比鄉試嚴格得多,會試絕不會出現跟鄉試一樣隻看四書文的情況。

考生考卷中答題得分的比重,三場下來幾乎是相同的,先不論文章文采,若哪個考生哪一道考題寫偏題了,等於是被直接刷下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