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婚事,柳家悔婚在先,我沈家沒告上官府已是仁厚,如今縣尊大人在,請您給評評理!”
李氏恭恭敬敬給縣令行禮,意思是讓縣太爺說句話,將這門婚事給取消了。
咱沈家現在可不一樣了,連縣令都親自臨門,豈是你一個小小的柳家想耍賴逞威風的?我就是不要你家女兒,讓你女兒沒過門就做棄婦,背負罵名,一輩子都嫁不出去!
再讓你們這些不開眼的家夥欺負我們沈家,真當我沈家還是以前那般好欺負?隨便是個人就敢耀武揚威?
縣令怔了怔,這過來恭賀新科狀元,居然碰上告狀的事情,卻不知在這民家院落定案是否符合規矩?當下看了看旁邊的胡典史。
在這等偏僻小縣做個不入流的典史,行的卻是縣丞和主簿的權力,察言觀色是最基本的技能。
胡典史趕緊湊上前麵授機宜一番,如今沈家不比從前,即便是賣個人情也不能讓縣令回絕,且眼下這形勢,便宜行事最是適宜,百姓似乎也很想看一出“解元家遭市井退婚,轉眼中狀元反拒婚”的戲碼。
知縣聽過胡典史的話,笑著點頭:“既是柳家悔婚在先,錯在柳氏一門。那本官就判這樁婚事作罷,柳家除退還沈家彩禮,還要雙倍賠償!”
周邊圍觀民眾俱都高呼:“縣尊大人英明。”
縣令到任寧化縣幾個月了,從沒得到如此多百姓的擁戴,他自己也覺得麵目有光,既保全了沈家的顏麵,又能贏得百姓的擁護,何樂而不為?他用讚許的目光看了胡典史一眼,心想回去給他一點好處,但轉眼這念頭便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知縣大人回府……”
隨著班頭一聲口宣,沈家人,還有與宴賓客一同恭送縣太爺和胡典史出了門口。
縣令三步一回頭,到了巷口對李氏又是一番寒暄,這才上了轎子離去。
與官轎相對的,是停在不遠處的一頂花轎,轎夫正站在花轎旁,眼巴巴地望著巷口這邊。在花轎的後麵,是一大隊挑夫,紅紅綠綠的嫁妝足足有好幾丈。可是因沒得到沈家準允,不管是轎夫還是擔夫,都沒敢把花轎和嫁妝送到沈家門前。
“娘……要不咱把人接進來吧?”錢氏看著那邊的花轎,還有那麼多的嫁妝,想到兒子的婚姻大事,不由對李氏說了一句。
李氏冷笑一聲:“當娘的話是耳邊風嗎?連縣尊都否了這門婚事,以後就算三郎再娶誰,也不能跟柳家有半點兒關係……回去吧,家裡還有賓客招待!”
突然間,李氏便多了幾分誥命夫人的威儀,連理都不理柳家的婚嫁隊伍,帶著自家人回到沈家院子。
錢氏望著遠處那婚轎,一時間心生憐憫,其實她從開始就不太讚同這樁婚事,因為她覺得自己兒子不太有本事,應該門當戶對,找個小門小戶人家的閨女就成了,不應該貪女方的陪嫁。
誰知李氏卻很堅持,要給三郎找個富紳家的千金小姐當媳婦,還特彆叮囑媒婆,不讓媒婆告之對方沈家三郎其實是個做苦力的白丁,否則也不會鬨出這一出臨時變卦的戲碼。
柳家退婚,其實是李氏“咎由自取”,若非沈溪中狀元,沈家這啞巴虧隻能認了,不但三郎一輩子討不到媳婦,連沈家後輩子侄再要娶妻也會分外困難。
不過錢氏的憐憫很快煙消雲散。
想到老幺家的小幺子中了狀元,按李氏的說法,小幺子一人興,那沈家一大家子人都會跟著榮光,以後隻能是沈家挑肥揀瘦,不會再有誰敢事到臨頭再反悔了!隨著沈溪當官,沈家正式晉身官宦人家,有什麼事情隻需要往衙門投一個拜帖,官府自然會把事情處理得妥妥帖帖。
高高的堂口上,掛上沈溪高中狀元的喜報,所有人看到喜報,不管認不認字,都會恭賀一番。
李氏立在前院的正堂,沈家主脈和旁支的人全都將她當成一家之主看待,過來恭賀之言猶如滔滔江水,把李氏奉承得渾身舒坦。
李氏眉飛色舞道:“我孫兒中狀元,絕不會忘了沈氏宗族,來日狀元的牌坊立起來,光宗耀祖不在話下,說不一定同宗子弟的名字都會刻到上麵。”
沈明文清了清嗓子,提醒道:“娘,那牌坊是官府立的,咱說了不算。”
李氏的臉色急轉直下,冷冷地瞪了沈明文一眼,若非眾賓客在場,她揮手就要打這不識趣的大兒子一巴掌。
老娘要在沈氏族人麵前顯威風,你這是誠心讓老娘下不來台,是吧?
“嬸嬸彆生氣,明文這話說的也對,同宗子弟的名字是否刻在牌坊上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侄子中了狀元,能蒙蔭我沈家上下。”
沈家大房那邊的人趕緊說話。
要說沈氏同宗人中,跟李氏一家關係還不錯的就屬大房,以前李氏每次進寧化縣城,都會住到大房家裡,人家也沒嫌棄她打擾。同宗既然幫襯過,現在人家就要討得回報,誰讓大家都姓沈?
旁邊但凡姓沈的,也不管跟沈溪這位新科狀元郎關係隔著幾輩,都跟著幫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