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回道:“陛下,臣並未教授太子這番話。”
朱祐樘稍微一愣,這才想起王鏊身邊的吳寬,問道:“吳愛卿,是你?”
從官位上來說,吳寬的官職在王鏊之上,但皇帝發覺太子有高見地時,首先想到的卻不是吳寬而是王鏊,這說明皇帝在心中還是更信任王鏊多一些,可見由於鬻題案後程敏政的死,弘治皇帝對於吳寬有了幾分懷疑。
吳寬來不及去細想這些,恭敬行禮道:“陛下,老臣未有言及。”
“那就奇怪了,莫非太子真的……不會啊,他才幾歲,連朕都未曾想過如此細致之事。謝先生以為呢?”
謝遷笑道:“陛下,老臣過來時,王學士將太子今日文華殿讀書的記錄拿來,請陛下一覽。”
朱祐樘接過謝遷遞過來的冊子,剛翻開,旁邊王鏊便有些生氣地稟告:“陛下,臣要奏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沈溪,不安本分,前些日子曾教太子促織之戲,令太子學業荒馳,今日又以宋人蹴鞠之戲進獻,實非講官之選,還請陛下將其裁撤!”
朱祐樘這才知道為何王鏊要把當日太子的讀書記錄交給謝遷上呈,感情又是因為沈溪做錯事了。
“講了這麼多東西啊。”
朱祐樘翻開記錄,不由驚歎一句,卻對王鏊的話充耳不聞。
沈溪這天所講的,不是正統的史書內容,而是他自己編撰的隋唐編年史,中間夾雜大量的白話文,內容多到令皇帝看了都覺得頭大。
不過細細一讀,卻又覺得其中內容條理分明,從隋朝開國到唐朝滅亡這段時間,發生的大事基本都有記錄,大量的人物傳記、史料內容夾雜其中,這比原本單純枯燥講曆史要有趣味得多。
“王學士,你剛才說什麼?”朱祐樘看了一會兒,這才抬起頭來,打量王鏊。
王鏊臉色多少有些尷尬,他的進奏,皇帝居然沒聽到!?
王鏊用言簡意賅的話奏稟:“臣要奏講官沈溪,先進促織之戲,後言蹴鞠之戲,以致太子不思學業。”
朱祐樘聽了眉頭不由皺起來。
上次沈溪給太子說促織的事,雖然他沒有怪責,但事後想想這種教育方式可能會帶來後患,現在沈溪居然又提蹴鞠,這可不是什麼好信號。
謝遷卻道:“陛下,老臣認為,此事或另有原因。”
王鏊對於謝遷為沈溪開脫非常不滿,二人交情不淺,以前就算有政見不合,也沒像今天這樣直接發生爭執。王鏊冷眼打量謝遷,道:“沈溪教太子蹴鞠,任何情由都不應當,謝閣老既為人師,當深悉此理。”
朱祐樘曾經做過謝遷的學生,所以他稱謝遷為“先生”,朱祐樘為了讓兒子更有出息,也讓三位閣老有時間過去教他兒子,所以謝遷也算的上是太子的半個先生。
謝遷道:“老臣過來前,曾粗略看過太子今日的讀書情況,或許……情有可原呢?”
朱祐樘對謝遷的話,非常謹慎。
彆人說的,他可能要懷疑,謝遷可不會隨便說無的放矢的話,他說情有可原那就一定有由頭。
不過朱祐樘實在看不進去這大段大段的文字,歎道:“先生有話直言,朕不看了。”
謝遷道:“老臣翻閱過,方知今日沈中允為太子所講的乃是隋唐兩朝之史實,提到盛唐之盛,在於兵鋒所向無不臣服,然唐中之後,國力積重難返,方有五代割土之遺禍。太子或是因此而得出,盛唐弱宋,乃是因宋朝邊疆有失,而令國瘦馬弱之故,若以此論,沈中允或許有提點之功。”
“是嗎?”
儘管朱祐樘精神不太好,但聽說兒子有這般高見,是因有沈溪提點,還有他兒子自己的總結,頓時驚喜地去翻查冊子,在謝遷的指點之下,朱祐樘果然把沈溪跟太子之間這段對話找出來。
太子原意是,唐朝人能騎著高頭大馬去打蠻夷,為什麼宋朝人就被金人打得滿地找牙?
沈溪的回答是,宋人少馬,邊疆失守後缺少馬場,少了馬就打不了勝仗。
但在記錄中,卻沒有這麼直白,而是用文言文總結了一下:“太子言,唐兵盛,策馬服蠻夷,何以宋人為金人所敗?對曰,唐後割土,域窄馬瘦矣。”
所以,朱厚照說是他自己總結出來的,但其實是沈溪把現成的答案告訴了他。
************
ps:第四更到!
謝謝“andyfans”長老厚賜三萬金,謝謝黑棋堂主、舵主各厚賜一萬金!
今天大家好熱情啊,現在又已經300張月票和108人打賞了!沒說的,天子將爆發第五更,酬謝大家的熱情!
也請大家繼續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鼓勵哦!碼字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