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道:“李將軍或許不信,但泉州衛指揮使王禾,以及永寧衛鎮守太監蔡林,與本官都有幾分交情。如今泉州衛指揮使王禾,已擔任湖廣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同知,李將軍應該有所聽聞吧?”
李徹皺眉,沈溪所說絲毫不差,泉州衛指揮使王禾在與佛郎機人一戰後已調任湖廣擔任都指揮同知,據李徹所知,朝廷有給王禾封爵的打算,封爵後王禾很可能會晉升為湖廣都指揮使,或者調任三邊,前途似錦。
就因泉州一戰,王禾成為大明軍界冉冉升起的明星,為人豔羨。
但其實泉州與佛郎機人一戰中,王禾根本就沒有參與,但事後朝廷為彰顯軍方功勞,將原本對沈溪的嘉獎轉移到王禾身上,王禾自知沾了沈溪的光,對沈溪恭維有加。
“是又如何?”李徹將信將疑,難道泉州大捷不是王禾打的,而是這個少年督撫的手筆?
沈溪道:“李將軍定然以為本官信口開河,本官前往福建時,與王同知有書信來往,李將軍請過目。”
說完,沈溪從懷裡拿出一封書信,交給李徹。
書信是王禾親筆所書,上麵雖未提及泉州戰事細節,在言語間對沈溪推崇備至,自居下屬稱呼沈溪為“沈公”,並提到若沈溪在三省剿滅匪寇,有需要湖廣都指揮使司協助,會儘可能提供方便。
李徹看完信才相信,眼前的少年督撫不簡單。
沈溪道:“其實本官能有今日作為,全蒙陛下恩典。本官南下前,陛下曾召本官入乾清宮,麵授機宜,足足說了兩個時辰……”
李徹倒吸一口涼氣。
與皇帝在乾清宮單獨相處兩個多時辰,這是多大的恩典?想他身為廣東都指揮使,不過才見過皇帝兩三次,每次都隻是在朝堂上遠遠見一麵,根本就沒有單獨相處過。李徹心想:“這就是內外有彆,怪不得天下人都要擠破腦袋考科舉,一朝朝堂聞名,就能常慕天子顏,何其風光?”
李徹已經少了之前的傲慢和敷衍,心平氣和道:“沈大人,末將不明白您說這些話的意思。”
沈溪正色道:“陛下諄諄叮囑,東南三省匪寇之所以屢禁不絕,乃地方官員屍位素餐,亦或者施政有謬誤之處,若發現有與匪寇勾結的官員,可先斬後奏。若地方武將推諉敷衍,可奏報朝廷,及時撤換更迭。”
“沈大人,切不可危言聳聽!”
李徹話雖如此,但這會兒已經開始擔心,既然這少年督撫這麼有本事,連王禾都沾沈溪的光升了都指揮同知,皇帝這般信任,那給予沈溪三省督撫先斬後奏的權利並不為過。
沈溪道:“李將軍大可不信。不過陛下曾有交待,若本次剿匪中,有誰能建功立業,可加官進爵。”
李徹頓時明白沈溪的意思,分明是用官爵來誘惑拉攏他。
在大明,都指揮使官位顯赫,卻並非世襲。
明朝世襲軍官一共九等:衛指揮使、衛指揮同知、衛指揮僉事、衛鎮撫、正千戶、副千戶、百戶、試百戶、所鎮撫。就算李徹再有本事,他也隻能為兒子爭取到衛指揮使的世襲官位,但這還是要在立下功勳的情況下,至於世襲爵位成為勳貴中的一員,則需要軍功來厘定。
李徹道:“末將明白沈大人的意思,但剿匪實在勞民傷財……”
沈溪笑道:“本官隻需得到地方三司衙門配合,自會有辦法籌措軍資。陛下曾有交待,讓本官在東南沿海一代推行幾種來自域外的農作物,三年內可令地方百姓富足,軍中將士也會深受其惠。”
**********
ps:第一更到!
母親那邊的事情處理得差不多了,天子專門請了人照顧……今天應該還有兩更,請大家多多支持!
求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