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造反的權臣,或在天下大亂時趁勢而起,或是從朝廷的中下層官吏以及社會的中下層升鬥小民爬起來,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不安分之心,一旦有機會他們敢於冒險謀奪皇位,成就大業。
……
……
李東陽的遺詔剛落筆,劉健、馬文升、劉大夏、張懋、外戚張氏兄弟等人前後腳抵達坤寧宮。
這些人都是朱祐樘臨終前傳召,就算不是顧命大臣,也要詳細交待一番,寄予厚望,讓他們輔佐好少太子,聽命於三位顧命大臣等等。
劉健作為內閣首輔,此時他的身體已大不如前,到坤寧宮之後好半天他才反應過來一件事,皇帝分明是在臨終授命啊!
劉健不由望著旁邊正在哭鼻子的太子,再看看李東陽和謝遷,政事上,他對於李東陽和謝遷主持大局心甘情願,他入閣雖然比李、謝二人早,這幾年他隻是占著一個首輔之名,大小事項基本都是由李東陽和謝遷裁決,隻是遇到一些難事,幾人才會坐下來商量一番。
內閣三位大臣中,劉健並無爭名逐利之心,想法大致跟李東陽和謝遷一樣,老來能得安逸,過幾天清閒日子最好,如果皇家有需求那就再乾幾年,但若皇帝看著礙眼,隨時都可以回歸田園過安穩日子。
不爭,是內閣三大輔政大臣的共同性格,也是朱祐樘的禮待讓他們感念皇家恩德,他們對朱厚照缺少亦師亦父的嚴厲,這也是為何曆史上的劉瑾能趁勢而起。
單論弘治末年、正德初年內外大臣的權限,劉健和馬文升等人手上的權勢要遠遠超過劉瑾,就算劉瑾有皇帝的信任,內閣和六部要是聯起手來,弄死一個宦官還是很容易的,更何況皇宮內還有張皇後相助。
可最後的結果,就是劉瑾得勢,劉健、謝遷、馬文升等人退出政壇,最後還被強行汙蔑為亂臣賊子,隻有李東陽一人迫於無奈留在朝中與劉瑾虛以委蛇多年。
曆史上的李東陽,就是被劉健和謝遷等人給坑了,他們一甩手無官一身輕,劉瑾再恨劉健和謝遷又如何,可以用輿論把這幾人定為“奸黨”,定了奸黨又如何,人家是兩朝皇帝之師,你敢殺嗎?
不敢!那你劉瑾就隻能眼睜睜看著劉健和謝遷在祖籍安養天年,劉健和謝遷都是到嘉靖年間才相繼病逝,三位輔政大臣中最短命的反而是留在朝中的李東陽。
你劉健和謝遷不是坑爹嗎?
從官場上退下來,都活了二十年以上,劉健更是九十三歲高齡才病逝,卻不能在正德初年擔當跟閹黨鬥爭的責任,讓李東陽一個人在朝中跟焦芳、劉宇、張彩等閹黨相鬥,最後名聲還是劉健和謝遷等人給賺去了,李東陽反而被時人所罵,認為他縱容閹黨令其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