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營地裡官兵分成兩個陣營,衝上山的那部分這會兒還都沒從之前的亢奮中平息下來,第一次感受到冒著飛石箭雨“九死一生”的感覺,最後“攻堅”,硬生生叩開賊寨大門,衝進去一通亂砍,這種體驗他們不曾有過。
緊張、刺激,渾身上下熱血沸騰,戰事結束許久也不能讓體內湧動的熱血平靜下來。
搶了大批財貨出來,按照之前分成比例,每個百戶所可以將自己搶到財貨的一半歸為己有,有賊寇腦袋和俘虜在身的官兵,還有額外的賞賜。
大賺一筆!
將士出征,說是為國效力,重點卻是為了升官發財。
而那些沒上山或者上山太遲擠不進寨子裡,這會兒都後悔當初沒主動請纓,那時想的是怎麼保命,結果發現從頭到尾都沒什麼風險時,沈溪已下令不得再增派人手,以至於大好的建功立業機會拱手讓人。
士兵或是振奮,或是懊惱,但手頭上的活計卻不敢落下,昨夜收起來的帳篷需要重新搭建,早晨收起的鍋灶又得重新埋好。
不管軍功和犒賞是否到手,身上困倦都有,如今都想上司彆安排自己巡邏,最好是吃飽喝足,鑽進帳篷美美地睡上一覺。
四月二十五,夕陽西照。
戰場戰果的清點工作基本完成,此役消滅匪寇一百一十七人,俘虜一千零三十人,繳獲白銀兩萬三千四百九十七兩,黃金一千四百三十八兩,另外戰利中還有部分珠寶玉器以及古玩字畫等物。
沈溪醒來後,召集軍中將領開了一個短會,將接下來幾天的安排詳細說明。
之後幾天,兵馬會不作停頓,分為兩批前往黃岡,整頓地方軍政事務以及安置好俘虜後,兵馬將會繼續北上。
沈溪計劃,自己仍舊跟隨陸路兵馬前進,從閩粵交界地北上福州這段路,相對平靜,沿途川陵山、金門島、海壇山等都有衛所官兵駐紮,匪寇無法立足,閩北、浙南一代沿海,才是匪患嚴重的地區。
沈溪在頭年南下路途中,已對該片區域賊寇規模有過一定了解,自打出征到現在,麾下還沒遇上真正的倭寇,南澳島上就算有賊寇打著倭寇的旗號,最後卻發現其中根本就沒倭寇的影子,隻是國人本著“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以為套上番邦蠻夷的身份會對百姓和彆的海盜形成足夠的威懾,這才打上倭寇的旗號。
弘治末年倭寇,主要是在江浙一代活動,並未將觸角延伸到閩粵沿海。
“大人,軍中上下這會兒都在等著犒賞,您準備何時將之前所得……下發?”荊越這次戰事立功不小,他自己的犒賞就不是筆小數目,於是順水推舟當了三軍將士的說客,來跟沈溪談犒賞的問題。
沈溪打量荊越一眼,問道:“你急著領錢回家?”
荊越怔了怔,回道:“卑職絕無此意,隻是戰事結束,犒賞沒下發到那些兔崽子手上,或許會對大人有所介懷……不若將犒賞早些下發,兔崽子們的戰意會更濃烈,樂意跟從大人鞍前馬後效命!”
沈溪道:“聽你之意,今天我不發犒賞,明天官兵就會打退堂鼓當逃兵,後麵就沒人跟著我去打仗了?”
荊越自知在言語上說不過沈溪,此番是來央求沈溪提前將賞賜下發,聽到他一番夾帶棒的話,隻能緘默不語。
沈溪拿起筆,繼續做戰事記錄,道:“等著,到後天所有兵馬撤回陸地,犒賞即刻下發。本官不想拖延官兵應得財貨,否則跟你所說一樣,誰還願意鞍前馬後為本官效命?”
雖然不是即刻就下發,但沈溪已經作出承諾,算算時間也就一兩天,荊越當即笑道:“大人,可要將此消息傳達軍中?”
“去。”
沈溪知道荊越希望用這種方式,將他準備下發犒賞的事坐實。荊越此舉純屬耍小聰明,沈溪身為三軍主帥,根本就沒想過在空頭許諾。
沈溪非常清楚諾言不兌現的可怕,不但會影響官兵的戰意,很可能會引火,鬨出兵變將自己小命搭進去。
本來沈溪對荊越寄予厚望,但現在看來,荊越屬於那種小富即安的將領,雖說人無完人,但始終讓沈溪有些失望。
你在軍前私自克扣戰利,可以說你是隨大流,但為了一點犒賞就來遊說耍小聰明怎麼解釋?
不思進取唯利是圖的將領,未必能成長為良將。
你就算要圖利,也應圖謀在官職上的升遷,一個副千戶能做什麼?做了千戶才算是真正的出人頭地,去九邊才能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想到這些,沈溪又覺得對荊越過於苛責。
讓一個生在時代淤泥中的人去做白蓮花,有些不切實際,反倒不如善加引導,或許將來荊越能有所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