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沈溪在閩粵桂三省的商業網絡逐漸成型,惠娘、李衿姐妹幫他打理兩廣的生意,宋小城負責福州周邊產業,就算他現已卸任,可餘威猶在,東南各省官場不看僧麵看佛麵,尤其是兩省都指揮使常嵐和李徹,儼然把沈溪當做靠山,而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地方各級衙門,也都要賣給他這個前三省督撫麵子。
之前謝遷跟沈溪說過,現在沈溪看起來沒差事在身,可等玉米和番薯的種苗運到京城,皇帝指不定就會派他到戶部兼個侍郎的職務,又或者是去湖廣、江浙一代做督撫,到時還是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去湖廣任職,無非是改土歸流,平息地方民族糾紛,去江浙基本是平息沿海匪寇,反正大明看似太平其實暗地裡波濤洶湧,朝廷真要給他找些事情做並不困難。
沈溪在三省督撫任上做得不錯,隨他出征的將士悉數獲得軍功犒賞,朝廷還特地頒旨嘉獎,彆人怎麼都不會認為沈溪是被賦閒。
沈溪道:“蘇兄,下一屆會試要在兩年後,為何不帶妻兒回汀州?在京城備考固然重要,但保存家業同樣重要,不要為了趕考,而將家業荒廢,打鐵還得自身硬哪!”
蘇通一怔,重複沈溪這句“打鐵還得自身硬”,覺得分外有理,不管是應考還是做官,若沒有銀子打底,什麼都不方便。但蘇通自家知自家事,要他放棄目前舒適的生活,的確有些艱難,當下解釋:
“長居京城,便覺此處繁華,不忍歸去,不若試著再考一屆會試,若不第,隻能接受朝廷放差,自此後恐難再涉科舉!”
連一向對自己前途很有信心的蘇通,居然說再考一屆會試就準備放棄,安心做個衙門小吏,沈溪替蘇通這種心態的變化感覺幾分惋惜,一年不見,蘇通因家道中落,性格似乎變得沉穩了些許。
沈溪點頭:“此事若在下能幫上忙,一定儘力!”
蘇通聽到此話,頓時露出笑顏……跟沈溪預料一樣,蘇通求見他,要說的無非便是此事。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蘇通自知若無人幫忙,他就算接受以舉人身份放官,很可能也要等幾年才會出現官缺,所分配無非是縣學、府學教諭,或者是各道、州府縣衙的佐貳官,甚至是書吏。
考中進士,如果不是名列一甲、二甲,隻是三甲同進士出身,要等個知縣一級的實缺,不知要猴年馬月。明朝科舉看似公平,但主要還是靠人際關係,打的是人情牌。
蘇通有沈溪這個朝中正三品大員幫忙,可以在吏部活動,回頭或許能放到縣丞這樣的實缺,等做個幾年,知縣出現缺額,朝廷來不及調遣,蘇通可以遞補為知縣,如此逐漸攀升,做官未必比進士來得慢。
蘇通家道中落後,似乎迫切想得到官缺,連下屆會試都不想參加了。
但沈溪並不想讓老朋友這麼快放棄科舉之路,一個進士,就算沒有考取庶吉士入翰苑,將來也有成為六部堂官的資格,名留青史。
可若隻是個舉人,官通常不會做得太大,而且朝廷隻有在官員遞補不足的情況下,拿來湊數,像高明城這樣能以舉人之身做到幾地知府,甚至成為河南巡撫、戶部侍郎,放眼整個大明,幾乎是屈指可數,與之相比的恐怕隻有大清官海瑞了。
蘇通得到沈溪的允諾,心中快慰,馬上向沈溪敬酒。
可惜沈溪沒有暢飲之意,搖頭道:“這幾日朝中或許有公事下派,怕是不能宿醉,隻有謝過蘇兄的好意了。”
“還是沈兄弟讓人豔羨,早早就進入朝中,混得風生水起,人人稱頌。哦對了,聽聞沈兄弟家眷尚未歸京,若不嫌棄,倒可以暫居為兄府上,必當儘心款待!”蘇通滿臉期待地發出邀請。
在沈溪印象中,蘇通對於求學沒多大熱忱,但對於吃喝玩樂很有一套,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癖好,是他無法接受的,當即笑著搖頭,拒絕了蘇通的“好意”。
蘇通臉上露出失望之色,道:“沈兄弟雖不肯移居敝舍,也可時常過去做客,為兄定盛情款待。沈兄弟切勿當為兄落魄,就算家中經營的茶園有些不景氣,那也是……世道不好,府上多少有些積蓄。”
沈溪心想,哪裡是什麼世道不好,根本是這一年多時間裡,閩粵桂三省的茶葉買賣基本都被壟斷,茶引和鹽引一樣,無法形成暴利,說起來蘇通落於破產邊緣,還是沈溪的“功勞”。
*************
ps:第四更到!天子誠摯地求保底月票!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