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5841 字 10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寒門狀元最新章節!

劉大夏決定率兵西進的時候,基本將沈溪所率援救兵馬忽略。誠然,劉大夏相信沈溪有勇有謀,但以他的地位和聲望,絕對不容許出現在危難時,隻能靠初出茅廬的沈溪來力挽狂瀾,那比兵敗韃靼人更讓他接受不了。

所以在劉大夏心目中,願意相信韃靼人中軍主力西進這個情報,而且寧夏衛傳來的戰報言之鑿鑿,又有固原鎮和甘肅鎮等地的戰報相呼應,劉大夏感覺,這是證明自己能力,不辜負皇帝信任,絕地反擊的最佳時機。

沈溪兵馬至今未到大同鎮,在劉大夏看來便是沈溪畏縮不前的表現,越發不可能留下來等待。

這時的沈溪,實際上已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若他提前知悉,絕不會貿然西進來當這“誘餌”,肯定是第一時間撤兵回居庸關,利用居庸關天險來部署防務,說不定能熬到京師和西北兩路援兵抵達,不需要親身犯險。

此時,宣府以北哈流土河上遊大明興和所舊址附近,韃靼人完成塞北兵馬的最後集結。

達延可汗巴圖蒙克親率麾下察哈爾部左翼三萬人馬,加上大汗親衛軍,往宣府鎮北萬全右衛、張家口堡方向挺進。

而在長城南線,達延部國師亦思馬因率四萬人馬,拿下嵐縣後,便一路向西抵達黃河岸邊,借助黃河故道北上。

此時劉大夏剛剛把臨縣和河曲兵馬調往寧武關集結,所以韃靼兵馬無驚無險抵達偏頭關附近並發起突襲。

鎮守偏頭關的一個千戶所全滅,韃靼人派出遊騎封鎖了前往八角所的山道,之後繼續沿著關河山穀東進,等衝出莽莽群山後,出現在了朔州以北的井坪。

為了保守大軍東進的秘密,韃靼人先是派出遊騎,控製通往朔州和平虜衛、馬邑的山道,這才發起攻城戰,駐守井坪所的一個千戶所沒有任何提防,苦戰半日,全軍覆沒。前往各地求援的十四騎,悉數被韃靼騎兵絞殺。

韃靼人留下兩個百人隊封鎖消息,主力則穿過平虜衛南的狹長地帶進入馬邑以北的桑乾河平原地區,長途奔襲,相繼穿過安東中屯衛、高山衛和天城衛的防區,逼近宣府鎮西部屏障懷安衛城。

此時大明渾然未覺,主要是各衛所基本龜縮於城池中,野外又無民戶報信,而城塞與城塞之間的間隙很寬,隻要韃靼人控製好距離,在荒無人煙的原野上,根本就發現不了韃靼騎兵的蹤跡。

在多餘榆林衛城,並給予劉大夏部重創後,韃靼人不但沒有撤兵,還悄無聲息穿過大明西北疆土,準備一舉清除宣府北部長城關隘,複以居庸關為突破口,威脅大明京師安全。

亦思馬因五十上下,在草原上,他這年歲已屬於高壽,在韃靼人中的地位很高,不但是國師,還擁有自己的部族,達延汗巴圖蒙克對他推崇有加。

此番繞道大明側後的戰略部署,正是出自亦思馬因的手筆。

麵對大明厲兵秣馬,巴圖蒙克在逼迫漠南蒙古各部族向達延部低頭後,對火篩、亦卜剌等部族首領作出承諾,此番劫掠到的人口、財貨平均分配,若是能入主中原,達延汗巴圖蒙克為皇帝,大明疆土會分封給韃靼各部族首領。

火篩等部本身就在漠南草原的爭奪中處於下風,連年征戰下來,人口和牲畜損失嚴重,如果不南下劫掠一番,恐怕連這個冬天都熬不下去。達延汗提出這樣的條件,加之麵對大明磨刀霍霍,各部族不再堅持,達成和解,協同達延部出兵大明。

韃靼人接連取得幾場大勝,大明失去西北三邊最重要邊塞城市榆林衛城,但在亦思馬因看來,這座城池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為榆林衛城靠近河套地區,屬於韃靼火篩部勢力範圍,達延部的根基則在靠近宣府鎮的方向。

而且要進犯大明京師,如果繞道榆林衛,後續補給線拉得實在太長,但若能攻破宣府鎮北部關隘,將長城摧毀,那達延部就可以用很短的距離完成糧草物資的補給,先集中全力拿下宣府鎮所有城塞,穩定後方後出兵攻打居庸關,破掉居庸關就可以攻打大明京師。

亦思馬因在草原上名聲很大,在普通牧民眼中,國師不但是一位睿智的長者,更是神的化身,他熟知兵法韜略,精通多種文字,甚至能跟鬼神溝通,就在韃靼人以為大明即將傾巢而出重演當初明成祖征服草原的一幕時,亦思馬因主張犧牲小部落利益,劃定勢力範圍將小部落吞並,然後充分利用小部落的資源,滿足行軍打仗的基本需求。

正是因為韃靼人對小部落涸澤而漁式的掠奪,令許多失去家園和財產的韃靼部落南遷,亦思馬因趁勢在其中夾雜大量探子。劉大夏的三邊總督衙門上疏朝廷來請求安置之事,沈溪立即從中察覺韃靼人有主動攻擊的意向。

沈溪對謝遷的進言,讓謝遷在皇帝麵前大出風頭,但最後的結果卻是韃靼人接踵而至的軍事行動卻與謝遷的揣度既然不同,謝遷無法自圓其說,隻能將沈溪推出來,讓沈溪領兵出征。

亦思馬因從未想過他的計劃會被大明提前查知,戰果之所以如此輝煌,也在於他利用混入榆林衛城的探子,關鍵時刻裡應外合,一舉攻破榆林衛城,隨後又配合達延可汗巴圖蒙克率領的主力,對劉大夏部窮追猛打。

等到明軍主力退過黃河後,巴圖蒙克立即沿黃埔川、十裡長川北上,走哈不其溝、五梁太溝進到黃河邊,由喇嘛灣渡過黃河返回察哈爾地區,再伺機南下。

而亦思馬因則率領自己的部落以及火篩等部族武裝,迂回南下,繞道永寧州和嵐縣,做出一副進犯寧武關的架勢。

等到劉大夏抽調兵力固守寧武關,亦思馬因迅速調整兵馬,出其不意走偏頭關入大同鎮腹地,趁著大明西北各路人馬隻能駐守城塞龜縮不出,聯絡幾乎斷絕,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出現在大同鎮以東地區。

至於如今在寧夏鎮周邊肆虐的韃靼騎兵,基本都是漠南蒙古的亦卜剌等部族以及從瓦剌請來的援兵,總兵力不過兩萬騎,但由於草原上基本都是一人雙馬甚至三馬,給人的印象就是騎兵滔滔不絕,綿延數十裡,營造出十數萬大軍圍攻的假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