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沈溪對朝廷奏報自己的功勞,乃是在乾清宮當著皇帝和群臣的麵說出來的,弘治皇帝聽了根本就沒太當回事。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謝遷對沈溪的指示,奏報功勞時要儘量壓低自己的功勞,不可過分渲染自己在這一戰中的作用;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沈溪當時在朝堂上所說的內容,都沒有具體的證明來佐證,說一句“十月二十六突圍一戰破敵上千,即回兵居庸關”,連具體殺死殺傷和俘虜多少韃靼兵都是一筆帶過,誰也不知道這一戰具體是什麼情況。
現在把首級獻上來後,情形自然就不同了,功勞最直觀的體現,便是首級。
沈溪在土木堡經曆了連場血戰,對亦思馬因部所造成的打擊,幾乎是摧枯拉朽帶有毀滅性質的,亦思馬因也正是因為看到攻打土木堡無望,才會選擇撤兵到宣府,而後又圖謀草原霸業。
在亦思馬因的邏輯中,自家損耗那麼多兵馬,如果被達延部乘勝攻打下了明朝京城,又或者是安然退出中原,那自己實力大損的部族以後必然無法在草原上立足,為避免鵲巢鳩占,乾脆來個先下手為強。
“好,打得好!”
朱祐樘直接稱讚起來。
皇帝以前很少這麼赤果果地稱讚人,朱祐樘懂得駕馭群臣之道,不能隨便在大臣麵前誇讚誰,也不會刻意去貶低誰,誰有本事誰沒本事,在心中記住便可,以後給下麵官員升降的時候,他心裡有數,在升遷和降職上就會體現的很明顯。
沈溪率部在土木堡連番大戰下來,直接滅了韃靼超過兩萬兵馬,朱祐樘不由要在心裡琢磨一下,如果這兩萬兵馬不是被沈溪所滅,而是放到京城來,那京城九門是否還能在韃靼人的猛攻之下守住?
李東陽麵色有些不善,但他也無從去跟朱烈爭辯,心想:“劉少傅如今已經去驗證那些首級的真偽,如果有殺良冒功的情況,劉少傅必然會察覺!”
因為九邊之地一直有殺良冒功的習慣,朝中這些頂級大臣,對於武將奏報的功勞從來都不是完全相信,到沈溪這裡,因為沈溪所奏的功勞更加匪夷所思,他們是一個字都不會去信的。
朱厚照興奮地說道:“父皇,兒臣早就說過沈先生有子牙孔明之才,他現在取得這麼大的功勞,該如何獎賞?”
朱祐樘剛才也是因為聽得全身血脈噴張,情不自禁,才對沈溪誇讚有加,但現在要給沈溪論功請賞,就需要琢磨一下了。
沈溪已經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再獎賞,似乎隻有封侯最為實際,但問題是沈溪是文臣,並非是武將,在大明朝,文臣不封侯,那是慣例,之前馬文升在西北取得大捷也同樣沒有封爵,隻是最後提拔為吏部尚書,在朝中六部部堂中居首而已。
以沈溪的年齡來做六部尚書,顯然不合適,況且,在這一戰中,其實在沈溪之上,還有個劉大夏,提升了沈溪,將劉大夏置於何地?
朱祐樘到底是個睿智的君王,他一擺手道:“此事容後再議,諸位卿家,且繼續陪朕完成獻俘典禮!”
************
ps:天子繼續求訂閱、求月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