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宋小城和惠娘都不在東南沿海,但地方上車馬幫勢力做大,連惠娘一手建立的商貿體係也日趨完善。
在新作物連續收獲五六季後,沈溪為穩定東南沿海新作物價格,讓宋小城和惠娘的勢力在東南展開一次大規模的收購行動。
沈溪的本意是製定一個“官方指導價”,通過大規模收糧,保證百姓利益。
百姓一看新糧食能吃飽飯,還能將多餘的糧食賣出去換錢,小日子過得更好,自然就會加大種植麵積。
之前在謝遷和劉大夏等人爭取下,東南沿海官糧征繳,已經可以用玉米衝抵,可惜不易保存的番薯暫時還不能作為官糧,隻能用於百姓溫飽。
百姓開始把番薯推向市場,這比起米、麵便宜大半的東西不僅可以果腹,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還可以為農民創收。
惠娘跟隨沈溪南下,無法調度錢糧,如今宋小城承擔重任,此時已親赴閩粵之地。為了讓他將新作物收購上來,沈溪讓宋小城帶了四萬多兩銀子過去。
以新作物一斤不過一文錢的價格,四萬多兩銀子要養活沈溪麾下這批軍中將士,實在太容易了,平均到每個人身上足足有八兩銀子,即便分攤到民夫,每人也有五兩,能買回四千萬斤新作物,讓他們吃兩年都吃不完。
當然沈溪給出的四萬多兩銀子,收購回的新作物,不全是為供給三軍將士用度,還要保證將新作物推廣到他現在提調軍務的西南六省。
加上之前的福建和廣東,江南大部分地區都將推廣新作物,他開始用手頭的政治便利,逐步影響和改變南方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軍在臨桂城外駐紮的第九天,宋小城已派人送信到軍中。
宋小城在福建、廣東大肆收購糧食,然後裝船從近海直驅珠江口,再從西江逆流而上,由水路運送到臨桂。沈溪推算了一下時間,就算宋小城緊趕慢趕,待糧食送過抵時,三軍已經斷糧四五日。
為彌補這四五日糧食缺口,沈溪必須要做點兒事情……他準備讓廣西地方出出血,幾十萬斤糧食沒有,十幾萬斤總是要的,加上民夫在內共八千多人,就算節約一天的消耗也近萬斤糧食,沈溪初步準備讓地方上給十萬斤,即便以目前騰貴的糧價,地方上出的糧食價值不過一千兩銀子,沈溪想不出這數字對一省省治有多大影響。
沈溪叫來蘇敬楊和王禾,對二人詳細交待軍務,然後談及自己準備進城商談要糧事宜。
蘇敬楊擔心地說:“大人,廣西地方官府的人,對您似乎大不敬,您到臨桂近十日,但三司正官卻無一人前來拜見,如此境況你還要進城,這些人若給您一個下馬威,豈不是折損大人您的麵子?”
王禾也不讚同:“大人還是莫要去為好!”
沈溪笑道:“我不去,難道請他們來?要討糧食,不能跟府庫早就空了的地方官府要,而是跟士紳,但若無官府穿針引線,本官如何見得著士紳的麵?所以這事,還是必須用到地方三司衙門。”
“這樣吧,本官過兩日再去,畢竟現在通過捕魚和打獵,軍中糧草尚能多堅持些時日,本官先修書到城中,若地方官府能從中協助最好,若不從本官隻有親自進城一途,就當是去聯絡一下人情!”
王禾跟蘇敬楊無法理解沈溪的思維。
作為武將他們不需要考慮官場上的是非曲折,其實他們自身便是都指揮使,位高權重,若非沈溪,換作彆人,他們不會如此尊敬,現在他們心裡暗中替沈溪不值,覺得受到莫大的侮辱。
但對沈溪來說,眼前麵對的不過是基本的官場套路,他沒覺得有什麼委屈或不甘,本來文官集團就喜歡搞內鬥,如果不能將廣西地方三司衙門的人徹底鎮壓,那這些人是不會配合他做事,甚至推廣新作物也會諸多阻撓。
沈溪再交待:“本官走後,營地中大小事務便以你二人決斷,不得聽從監軍調遣,你們要恪儘職守,不得有任何懈怠!”
蘇敬楊和王禾二人行禮:“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