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5101 字 10個月前

馬文升準備提請朝廷,將沈溪調南京六部擔任兵部侍郎,這也是弘治十七年馬文升有此議之後,再一次向朝廷做出提請。

馬文升在吏部主持完議論後,把劉大夏叫到自己府上,閉門協商。

劉大夏基本讚同馬文升的做法,認為南京兵部侍郎是沈溪從外官入調的最好途徑。劉大夏道:

“……如今沈溪從南方調回京城的可能性不大,適逢南京六部缺額嚴重,若可將沈溪調至南京,可充作人才儲備,將來京師有六部侍郎出缺,可調他回京,逐漸以侍郎升尚書,估摸十年到十五年便可完成交接!”

馬文升臉色有些憂慮:“就怕於喬不肯答應!他一心想讓沈溪入閣!”

劉大夏搖頭苦笑:“如今於喬連自己在內閣地位都不保,他憑何希望沈溪繼承他的衣缽?沈溪的才能,在於濟世安民,若能在兩京官場曆練一番,將來成就不可限量……馬尚書以為呢?”

馬文升點頭道:“這件事上,我跟時雍的想法一致,若將沈溪留在地方,已不利於他今後的發展,最好是能將他征調回京,可朝中阻力太大,不若先讓他去南直隸過度一番……這也算是一種曆練吧!”

劉大夏道:“馬尚書難道不擔心如此報上去,無法在內閣通過?似乎……朝中很多人都不想沈溪進入兩京履職!”

“事在人為吧!”

馬文升笑了笑,道,“沈溪這幾年在外曆練已久,隻有讓他在六部積攢資曆,今後才能有更大發展,若是讓他在地方繼續為官,除了耽誤培養人才,還會引發沈溪心頭的怨恨,長此以往,對朝廷不利。”

“若劉少傅不允,我會親自前去跟他談,怎麼都要讓沈溪到南京六部擔任要職,如此才是最好的結果!”

……

……

馬文升以吏部的名義,做出人事調動。

具體到沈溪身上,便是以左都禦史、兵部尚書以及湖廣、江西兩省總督之身擔任南京兵部侍郎,看起來是降職了,卻讓沈溪從外官往京官發展,馬文升和劉大夏在這件事上算是“幫”了沈溪一把。

隻是作為當事者的沈溪不會領情罷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想去一個對自己更加製約的環境任職。

南京小朝廷可不是沈溪的目標,他寧可留在湖廣和江西,畢竟這裡他已經經營一年多,地方上所有關節均已打通,如今朱厚照剛登基,朝中老臣俱在,沈溪知道在兩京官場混不出名堂來,寧可留在地方當封疆大吏,而不願去兩京官場“曆練”。

沈溪這邊不情願,劉健和李東陽也沒準備答應。

在大明,能做到六部侍郎,哪怕隻是南京六部侍郎,必然是在官場混了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資曆深厚,並且擁有豐富履曆的人物。

沈溪功勞雖不小,但資曆太淺,地方履曆不豐(缺乏府縣以及地方三司任職經曆),屬於破格“提升”,就算讓沈溪擔任封疆大吏都有違規之嫌。隻是沈溪的能力擺在那兒,又是孝宗皇帝親自安排,劉健和李東陽才沒有公然反對,但心底一直不以為然。

現在讓沈溪調到南京任兵部侍郎,二人覺得沈溪根本沒那資格。就算沈溪有能力,也會在官場掀起一場不小的波瀾,於大局不利。

劉健拿著吏部考核和銓選名冊,臉上滿是不悅之色,對李東陽道:“這份名冊中,部分外官調動不合老夫心意,賓之你拿去看看吧!”

李東陽接過後瞥了幾眼,道:“我之前已仔細看過,也跟吏部有過溝通,大部分官員的銓選無問題,隻是少數人的調動尚需勘磨。”

“尤其是湖廣、江贛兩省總督沈溪,調南方尚不到兩載,又將他調去南京任職怕是不妥,我跟馬尚書提過這事,他的意思是要讓沈溪多鍛煉,在他看來,沈溪已具備出任兵部侍郎的資格!”

劉健皺眉:“兵部,責不在小,南方安穩全靠南京兵部統籌,將貿然將沈溪調上去,如何確保地方不出問題?”

李東陽怔了怔,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今大明不管哪裡有戰亂,都是調沈溪前去平亂,甚至還讓沈溪掛兵部尚書銜,現在安排沈溪一個實缺的南京兵部侍郎,卻全盤否定沈溪在領兵上的才能,未免有失偏頗。

但因為是劉健的意見,就算李東陽覺得不妥,還是點頭表示同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