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於定罪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僅僅憑借有漏洞的賬冊,沒有實物,又無關鍵人證,而下獄這些人又是那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都存在僥幸心理,認定自己會平安無事,相信外麵有人保他們。
王守仁查了三天,隻是定了幾個無關痛癢之人的罪,什麼威逼利誘的手段都用上了,依然不見效,王守仁有些著急,隻能再次前來求助沈溪,看看沈溪有什麼好辦法。
沈溪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跟王守仁見麵,彆人不會想沈溪見欽差大人是要坑害誰,他們巴不得沈溪多見王守仁幾麵,為他們求情。
沈溪道:“伯安兄,你或許看出來了,這些年來西北官場貪汙腐敗蔚然成風,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你想讓我幫忙,那就有可能會將三邊官場整個翻過來,所有人都被下獄問罪,甚至連保國公都不能例外,這是你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王守仁是聰明人,他知道沈溪話中之意。
他奉命前來查案,西北穩定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列,能向朝廷交差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現在他需要得到沈溪的幫忙,就必須站在沈溪的立場考慮問題,沈溪的目的是維持三邊官場安定,所以王守仁需要在某些事情上作出變通。
王守仁道:“那以之厚你的意見,該當如何?”
沈溪道:“此案,查還是要查的,不過隨著春節後天氣好轉,韃靼人再次出現在河套平原地區,長城外屢現韃靼遊騎蹤跡。在這種情況下,若案子查得太過深入,以至於三邊官場牽連官員太多,軍隊無人統領,豈不白白便宜狄夷?”
“你看這樣如何,你我聯名宴請三邊之地的文武官員,若這些人肯坦誠交待,把犯罪之事說出來,並且主動將贓款退回,你暫且不去計較,讓他們戴罪立功,等朝廷追究他們的責任,你看如何?”
王守仁皺眉,仔細思索一番,發現沈溪所提乃是非常好的建議。
但他仍舊帶著疑慮:“那些貪官果真會自己承認罪行?”
沈溪道:“難道伯安兄還有更好的辦法?”
王守仁吸了口氣,他已感覺憑借自己的力量,想在短時間內查清楚所有案件已不太可能,而且將三邊之地文官武將一網打儘,對邊關形勢不利,必須要考慮這方麵的因素。
王守仁道:“那一切就聽之厚的,但在下是否合適出席這樣的宴會?不如由之厚你單獨宴請……”
沈溪搖頭:“你以為我沒宴請過並發出警告嗎?隻是他們不信我的誠意,但如今有伯安兄在,這些人應該會妥協,此時不計較他們的罪行,不代表將來也不會……尤其是在韃靼人退卻,邊關恢複和平後,西北官場遲早會迎來一場更迭,有這樣一群貪官汙吏在,軍隊士氣大受打擊,遭遇外敵時,如何指望將士為大明效死命?”
王守仁點頭,堅定地道:“之厚說得對,那就按照你說的辦吧。”
隨後沈溪跟王守仁商量宴請細節,決定在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在總督府設宴招待三邊文官武將。
王守仁急著將案子辦好,如此一來隻能聽從沈溪的意見行事,沈溪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
……
……
京師。
在劉瑾支持下,由錢寧、魏彬等人牽頭,豹房順利建立出來,且規模逐步擴大。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謝遷很快便得知這個消息,但他不敢聲張,皇帝天天出宮吃喝玩樂在他看來不是小事,但隻能以規勸為主而不是以強硬姿態對待,否則又會出現之前文官集團跟皇帝間的衝突。
在處理皇帝貪玩這個問題上,謝遷比劉健、李東陽等人聰明得多,他基本不會跟皇帝正麵叫板,他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
除了豹房大肆擴張外,就是劉瑾對京城官場又一次大清洗了。
至於劉瑾利用徹查京城周邊稅畝斂財之事,在謝遷看來已不算什麼,因為謝遷派人調查後發現,豹房的建立主要便用了這筆錢。
謝遷終於理解為什麼朱厚照會對劉瑾徹查稅畝之事持支持態度,因為所得銀錢基本都用在朱厚照個人吃喝玩樂上,隨著皇莊數量增多,京城周邊土地兼並情況越發嚴重,上行下效下,周邊幾個省份開始土地兼並浪潮。
土地的實質是糧食,而糧食從來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隨著關於土地的糾紛增加,地方上奏稟的事情也愈發增多,讓謝遷頭疼欲裂。
“這麼多麻煩事,難道就沒個消停的時候?”
謝遷煩心不已,上元節之後,他天天都忙到很晚,焦芳和王鏊兩個人幫不上他太多忙,說白了就是謝遷對焦芳和王鏊帶著一些顧慮,但凡遇到事情都要親自過問,免得最後票擬出現偏差。
王鏊做事基本站在謝遷一邊,每次謝遷熬夜擬定票擬時,王鏊都會作陪,二人可以就一些事情進行協商,但謝遷發現在操持實務上,王鏊跟焦芳有一定差距。
謝遷忍不住琢磨這個問題,論之前內閣大學士的儲備人選,能力最強者莫過於王華,但因王華屬於劉健、李東陽一黨,兩位閣老致仕後王華已不可能繼續留在朝中。
除了王華外,能力比較突出的要數梁儲,然後便是焦芳,可惜焦芳現在一切都聽命於劉瑾,成為閹黨的重要骨乾。
焦芳之後才是王鏊、李傑等人。
但也有謝遷不熟悉的,比如楊廷和、靳貴,謝遷之前便不經常接觸,就算平時有所耳聞,但了解不深。在這種時候,他生怕這些翰林院和詹事府的新貴被劉瑾收買,所以不敢輕易提出增加內閣人選的事情。
這天謝遷跟王鏊熬夜批閱奏本時,謝遷忍不住再次發出牢騷。
王鏊聞言停下手中的事情,道:“於喬你莫要氣惱,之前陛下已提出要增加閣臣人選,不知於喬你可想好?”
謝遷歎道:“想是想過了,但人選遲遲定不下來,其實翰苑中隻有叔厚算是比較合適,但他無心入閣,之前我跟他商議過,他總是避重就輕。”
王鏊道:“於喬該明白他的苦衷,如今朝中奸黨作亂,但凡正義之士都不願進入內閣招惹麻煩,這段時間提出乞老歸田的老臣愈發增多,還不能說明問題麼?之前陛下有意讓三邊總製沈之厚回朝,這件事你如何看待?”
聽到沈溪的名字,謝遷心裡突然萌生幾分希望。
沈溪是翰林院出身,也就是說,沈溪有入閣資格,以他的年齡優勢,隻要入閣肯定可以熬到首輔的位置。
謝遷當然願意推薦沈溪入閣,但之前他抱有一個想法,不希望劉瑾當政時將沈溪召回京城,怕沈溪年輕氣盛,在跟劉瑾的鬥爭中出現偏差,害人害己,所以乾脆自己承攬跟劉瑾相鬥的責任。
他想給沈溪培養一個極佳的入閣條件,等沈溪一入閣,就可以施展政治抱負。
“唉——”
謝遷歎了口氣,聲音帶著幾分萎靡不振,道:“關於之厚的事情,以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