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聰謹慎地道:“公公要殺李榮,怕是沒那麼容易……李公公曾在東宮任事,之前還曾通過張苑張公公之手向陛下進獻美女和丹藥,深得陛下器重,此番陛下未對其加以懲戒便足以證明聖寵未衰。”
劉瑾聽了很生氣,怒道:“沒想到這家夥也會這套。”
孫聰和張文冕對視一眼,很快又側開頭……連他們都知道皇帝喜好什麼,更何況是宮裡那些跟皇帝更加親近的太監?誰都會想方設法討皇帝歡心,並非隻有劉瑾懂得敬獻丹藥和美女,彆的太監也會在皇帝麵前掙表現以期獲得拔擢。
所以說劉瑾與大臣相比優勢明顯,但對宮內太監而言就未必了。
張文冕道:“公公要殺李榮不易,不若是找個機會,將其外調,讓他去地方擔任監軍或鎮守太監,免得對公公您造成威脅。”
……
……
劉瑾和李榮在宮裡掐架,消息很快傳出宮門。
就算劉瑾想置李榮於死地,但奈何朱厚照對李榮也很信任,隻能另外找機會除掉李榮,關於那彈劾劉瑾的奏疏出自誰之手,自然沒人關心了。
李榮同樣想找機會誅除劉瑾。
宮裡太監爭鋒,彼此間都不服氣,但這並沒有影響劉瑾在朝中的地位,尤其是他於午門立威後,朝中大臣都怕劉瑾亂來,知道無人能與其相鬥,既然連謝遷都要靠跟劉瑾低聲下氣求情才能保住那些下獄的朝官,旁人更是連跟劉瑾叫板的底氣都沒了。
謝遷回府後便稱病不出,一連十天都在家躲著,覺得沒臉見人。
關於謝遷入朝跟劉瑾求情之事,次日也就是劉瑾和李榮掐架當天,便已經傳得朝野皆知,劉瑾故意讓人把這件事添油加醋說出去,想對朝中官員傳達一個信息:跟我作對沒有好下場,你們想安然無事最好跟謝遷一樣識時務,誰不配合彆怪我下手無情。
這十天裡,內閣大學士焦芳、王鏊,尚書李傑、屠勳等人都多次登門拜訪,但都沒能見到謝遷的麵。
也就是這段時間,朝中人事又發生變化,戶部尚書顧佐致仕,刑部尚書屠勳和禮部尚書李傑等人也有告老還鄉的打算。
如今劉瑾已徹底把持朝政,就連禦史言官也完全在劉瑾控製下,言路蔽塞,如此一來,朝中那些中立派已開始有了傾向,一時間劉瑾府上門庭若市。
“……唉,這世道滄桑,人心不古,好端端的朝廷不到兩年時間就變成這般模樣,若下黃泉見到先皇,真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這就是先皇留下來的太平盛世?”
謝遷雖然躲在家裡不出,但他並非什麼事都不管,朝中發生的事情基本瞞不過他。
他這邊舍棄尊嚴才救出那些陷身詔獄的朝官,但卻無人領情,背地裡很多大臣都在非議他,覺得正是由於謝遷不作為才讓劉瑾做大。
對此,謝遷無法為自己辯駁,他感覺自己在跟劉瑾抗爭一事上處處被動,關鍵在於劉瑾能經常見到皇帝,又有最後的朱批權,而他權勢再大,也隻是皇帝的秘書和顧問,沒法掌控大局。
“之厚再過幾日便要回朝,本想在他回來前,給他留一個不錯的工作環境,但現在看來……唉!”
想到如今朝廷混亂的局麵,謝遷唉聲歎氣,非常無奈,現在連他自己都沒法跟劉瑾叫板,也不指望沈溪回朝後能有何作為。
“最好讓之厚找個機會外調地方,不管當個總督還是巡撫,總歸好過留在朝中。他深得陛下信任,回朝後便會成為劉瑾的眼中釘肉中刺,如今劉瑾權勢熏天,之厚該如何跟劉瑾正麵對敵?還是早些離開京城好!”
謝遷為沈溪的事情操碎了心。
當初他聽從吏部尚書許進的建議,同意沈溪回朝擔任兵部尚書,那時他覺得有沈溪在,可以跟他這個首輔攜手合作與劉瑾鬥。
結果沈溪回朝前,他在跟劉瑾相鬥中以潰不成軍收場,失去繼續與閹黨對峙的決心和勇氣。
這幾天謝遷在寫奏本,想跟朱厚照申請將沈溪外調,還給沈溪重新找了個地方,既然沈溪剛剛從三邊回來,那不適合再折返回去,西北不行就讓沈溪去遼東,好好經營一方沃土。
正德朝遼東之地女真人尚未崛起,大明在遼東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雖然在大明朝官看來,遼東屬“不毛之地”、“苦寒之地”,但至少比西北條件更好一些,這邊沒什麼大的軍事壓力,而在西北則成天為韃靼人犯邊之事而勞心。
“若此事能成,就讓之厚在遼東多留幾年,看看幾年後劉瑾是否會失勢,現如今實在不知該如何扳倒他。陛下不問朝政,滿朝上下俱為劉瑾所懾,就算還有一些忠直大臣,這會兒也都萌生退意,紛紛選擇致仕……難道隻能等此權閹老死後,才能讓朝廷走回正軌?唉!”
到了這個地步,謝遷除了唉聲歎氣,似乎不會做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