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應該尋求麵聖途徑,若實在不行,可製造一些機會,諸如陛下在公開場合亮相時裝作無意中偶遇,或者邀請陛下出席專為他準備的娛興節目!”
張彩揣測完身邊這幫同僚的心思,主動建言。
“咳咳!”
焦芳捂嘴咳嗽幾聲,似乎是在提醒張彩,你身為吏部侍郎,不應該出如此陰損的主意,簡直是給朝臣抹黑。
張彩卻完全不在意,繼續說道:“陛下如今居豹房不出,沉迷逸樂,若一味尋求正麵途徑,或許一年半載都難以如願,想朝中諸臣用了幾個月時間,方才借助公公之手跟陛下正麵接觸,卻因陛下一意孤行而令朝議半途而止,若公公可充分利用陛下身邊人,定可找到機會……”
劉瑾看著張彩,微微頷首。
雖然這主意不是那麼出彩,甚至跟孫聰和張文冕的意見都有一定差距,但入耳後心裡總算舒服了些。
畢竟張彩是真心實意為自己想辦法。
其實劉瑾已經感覺出來了,自打沈溪在朝堂上攻擊過他後,不但朱厚照跟他疏遠,就連那些被冠以閹黨中人的大臣,如今也表現得若即若離,他明白這些人不想在他這條船上陷得太深。
劉瑾之所以趁著劉璣家中婚宴,找這些人來商議事情,就是想趁機試探一下,看看他們是否跟自己一條心。
現在經過測試,劉瑾發現除了張彩用心幫自己出主意,其餘幾個都在裝糊塗。
劉瑾沒有出言揭破,他撫著光潔的下巴,沉吟了一下,說道:“沈家小子撰寫的請辭奏疏已遞交到宮裡,咱家現在想問一下,若是不經陛下,是否可在司禮監朱批後,通過吏部衙門讓其就此滾蛋?”
張彩又看了焦芳和劉宇一眼,二人同樣無所表示,有些急了,拱手道:“公公,雖然照理說,兵部尚書必須由陛下欽點和斥退,但現在陛下不管事,其實公公可以和內閣協調一下,完成票擬、朱批的步奏……如此陛下不得不有所表示……”
劉瑾皺眉:“有咱家朱批還不行麼?想讓謝於喬票擬同意,怕是千難萬難吧?”
張彩笑道:“內閣並非隻有謝尚書一人,不是還有焦中堂麼?”
“嗯?”
劉瑾側目打量焦芳,好像受到啟發……如果把沈溪請辭的奏本,交由焦芳做出票擬,再由他來朱批,整個流程合理合法,到時候讓吏部執行,沈溪就不得不離朝。如此一來,無論這件事是否由朱厚照欽定,也無從指責。
劉瑾皺著眉頭問道:“如此事被陛下獲悉,豈非對咱家更為著惱?”
張彩正要說什麼,感到地位受威脅的劉宇忍不住插話:“無論陛下是否遷怒於公公,至少沈之厚離朝十拿九穩,畢竟整個流程都在大明典章製度規範內……公公舍棄一些眼前利益,卻可將沈之厚扳倒,未嘗不是筆劃算的買賣……”
“嗯。”
劉瑾點了點頭,雖然他已準備答應下來,但心底還是有不少顧慮,於是又看向焦芳,問道:“不知焦大學士如何看待這件事?”
焦芳麵色不善,感覺自己是在助紂為虐,當下皺著眉頭道:“沈之厚雖年輕氣盛,但總歸在先皇時便得器重,在地方任職時表現突出,屢次解決邊患,如今他打理兵部井井有條,外夷為之懾服,如此便讓他離朝,是否有些可惜了?”
一句話,讓在場人心裡發怵。
顯然焦芳傾向於支持沈溪繼續當兵部尚書。
劉瑾不悅地問道:“焦大學士,你不會是想讓姓沈的小子繼續留在兵部,跟咱家為敵吧?”
“對啊,焦中堂。”
張彩趁機質問,“姓沈的小子就算有幾分本事,但他當日在朝堂上攻擊公公,也將吾等也歸在所謂的閹黨之列,他在朝的話對你我都沒什麼好處。”
“嗯,嗯!”
劉璣和劉宇跟著點頭附和。
就算他們跟沈溪沒有過節,但始終知道自己是劉瑾派係的人,也就是正統文官口誅筆伐的閹黨。
他們跟劉瑾已經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處於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狀態,現在不得不為劉瑾著想,先把跟閹黨鬥得最凶的那個人打壓下去,如此一來可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讓朝中人不敢隨便拿閹黨說事。
張彩道:“這件事,既然焦大學士不想牽涉進去,那就改以吏部上清議疏,引導輿論,把沈之厚定為亂臣賊子。公公接到清議疏後先假意推辭幾次,再到豹房跪見陛下,若實在無法麵聖,可先斬後奏,將朱批後的沈之厚請辭奏疏交由吏部執行!”
“好,就這麼辦!”
聽張彩這麼一說,劉瑾深覺有理,握緊拳頭,好像腹中已有定案。
劉璣請示:“不知在下能為公公做何事?”
劉瑾沒有回答,張彩笑著道:“劉尚書可在朝中為劉公公搖旗呐喊,發動戶部的人上疏彈劾沈之厚,造成滿朝大臣對沈之厚競相攻訐之勢,最好再在民間找一些人議論……沈之厚在朝堂上對陛下不敬,那可是大不敬之罪,難道還讓他逍遙法外不成?”
劉璣忍不住看向焦芳,想聽聽這位內閣次輔的意見。
但此時焦芳黑著臉站在那兒,沒有回話的意思。
劉瑾見狀,知道焦芳不支持,但他已不在乎旁人的看法,正式做出決定:“既如此,咱家就把事情安排下去,你們回去後,立即讓麾下官員和門生故舊寫彈劾奏本,一定要把姓沈的小子徹底拉下水,他一天不離開京城,咱家一天沒好日子過。”
“是,劉公公!”張彩顯得最上心。
劉瑾欣然采納意見,他感覺自己距離替代劉宇更近一步。
至於焦芳,由始至終都沒答應劉瑾。
等一乾人從劉璣府上離開,焦芳猶豫一下,決定去找謝遷,把事情告之,讓老友有個防備。
焦芳找來心腹手下,問了當日輪值情況,得知謝遷不在文淵閣值守,也不在長安街小院,那就是說回謝府去了。
焦芳非常為難,他跟謝遷之間畢竟有隔閡,且二人處於不同陣營,去謝府進見太過顯眼,謝府門前必然有京師各大勢力的眼線盯著。
故此,他隻能派信得過的人前往謝府通知,自己則打道回府,不想過多理會。
……
……
劉瑾準備全力出手對付沈溪。
他之前計劃過很多次,但發現沈溪在朱厚照心目中的地位無法撼動。
就算朱厚照和沈溪因鐘夫人之事鬨矛盾,他依然沒機會下手。
但這次情況卻不同,沈溪觸及逆鱗,朱厚照的憤怒和失望顯而易見,而沈溪似乎也對皇帝的胡作非為非常失望,所以劉瑾看準機會,一舉把心腹大患給解決。
就在劉瑾綢繆時,謝遷通過焦芳獲悉了劉瑾的陰謀。
謝遷非常緊張,明白劉瑾這一步棋走得有多狠辣。
“……劉瑾想先斬後奏,代天子朱批,讓沈家小兒罷官去職,造成既定事實,再呈奏天子。如此就算天子有悔意,也是木已成舟,無法收回……”
謝遷連夜把王鑒之請到自己府宅,將了解到的情況和盤托出,王鑒之聽到後心裡有些不爽。
我之前被劉瑾算計,差點從朝中退下,你謝於喬沒見如此緊張,好在沈之厚跟陛下頂撞,才把事情給攪黃。但現在沈之厚出了點事情,看把你急成什麼樣子了,分明是厚此薄彼啊!
王鑒之儘管心生不快,但想到沈溪是為他出頭才造成如此被動的局麵,還是願意出一把力。
“於喬,你先莫慌張,無陛下首肯,就算劉瑾想這麼做,也要思量一下嚴重的後果……再者,這件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謝遷不知該怎麼回答,總不能說是焦芳把消息透露出來的。
原則上說,焦芳屬於閹黨首腦之一,但實際上這位內閣次輔屬於兩麵派,謝遷這樣正直的文臣都沒覺得焦芳行事有過分,在內閣尚能做到相安無事。
“你先彆管我如何得知,既然劉瑾有為惡的可能,就必須要預作防備,不能讓事情繼續發酵,如今陛下仍留滯豹房,已有許久不曾見朝臣,我等應尋求麵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