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肆宣揚明朝兵馬在榆林衛城下打了個大勝仗。
六月初八,王瓊在延綏接到聖旨後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這麼一場微不足道的勝利有什麼可以宣揚的地方,於是第一時間去見謝遷。
謝遷知悉後,差點兒從病榻上蹦起來。
“陛下傳旨天下,彰顯三邊功勞?”
謝遷也理解不能,不過等他看到加蓋玉璽的聖旨後,知道並非出自王瓊的安慰,真實情況的確如此。
王瓊道:“謝閣老不必自責,這麼多年對抗韃靼入侵的戰事中,邊軍能取得如此戰果,非常不容易。如今各鎮兵馬除沈尚書所部主動出擊外,隻有延綏鎮出戰,且有斬獲,在沈尚書如今消息全無的情況下,陛下得知延綏兵馬出城迎敵且獲得一場勝利,能不彰顯?如此也是為了鼓舞大明軍民士氣。”
謝遷精神還是顯得有些萎靡不振,搖頭道:“德華,你不必出言安慰,陛下的意思難道老夫會不明白?不過是現如今西北各處都沒取得什麼像樣的戰功,陛下為了表示他推行的國策正確無誤,隻能拿榆林衛城下這場戰事來做文章……唉!或許陛下對這場戰事的成敗已經有了充分的估量!”
王瓊心想:“謝閣老如此自責,足見他對陛下的忠心以及對大明江山社稷的責任心。”當下道:“不管如此,一切都要以朝廷禦旨為準……在下希望能繼續得到謝閣老指點,下一步該如何行事。”
謝遷搖頭:“三邊本來就是由你負責,老夫哪裡有資格乾涉?如今老夫染病,隻能臥榻靜養,一應事情由你來做主便可。遇到事情你也不必特意來問老夫,自己斟酌著處理吧!”
說是甩手不管,但謝遷明顯不想完全放權,這番話更多是客套,王瓊聽在耳裡,心如明鏡,打定主意以後重大決策都來請示謝遷,既顯示對當朝首輔的尊重,又能滿足謝遷的權力欲,最重要的是保證王瓊自己在文官集團的核心地位。
王瓊道:“在下手頭還有些公務,先回去處理,晚上有慶功宴,請謝閣老務必出席……無論這場戰事結果如何,但既然朝廷定下‘大捷’的基調,咱們隻能表現出欣然領受的姿態。謝閣老切勿推辭,所有人可都看著您老呢!”
謝遷臉色稍微有些遲疑,最後點了點頭,“一切以大局為重,老夫知道怎麼做了,這次慶功宴,就算拖著病軀老夫也會出席,不讓你為難!”
王瓊聽到謝遷會與宴,頓時放下心來。
得到朝廷頒賞,三邊總督衙門似模似樣地舉行慶功宴,之後還會對出戰將士大肆頒賞,鼓勵軍中上下為大明王朝效命。
王瓊深諳官場之道,不會跟朝廷的意思背道而馳。
王瓊心道:“隻要謝閣老在三邊,一切還是應以他的意誌為先,有了這次失敗的經曆,謝閣老在用兵上會更加謹慎,其實這也是好事,隻要三邊無失,那無論彆的地方戰況出現怎樣變化,都跟我這個三邊總督無關。”
……
……
慶功宴如期開始。
距離延綏得到朝廷頒賞禦旨不過兩個時辰,衙門這邊便把宴席備好。
這次宴席沒有備酒水,選擇以茶代酒,畢竟城外敵寇隱患尚未徹底解除,這隻是應對朝廷下旨頒賞特彆舉行的慶祝會,軍中隻有總兵和兩個副總兵出席,主持宴會的是王瓊,再加上暫代宣府巡撫之職治理軍餉的謝遷,加起來不過五人。
謝遷拖著病軀前來,總兵吳江殷勤地過去相扶,謝遷一副病懨懨的模樣,不過此刻終於有了一點精神,顯然是知道朝廷沒有怪罪的意思後,心裡好受許多。
大家圍坐在餐桌邊,王瓊先把朝廷聖旨宣讀,其間沒有下跪向聖旨磕頭的禮數,到此時眾人一直緊繃著的表情終於有所緩和,畢竟此前總兵府那邊承受不小壓力,尤其是林恒,這幾天都在自責中渡過。
“德華,一切從簡,咱們隨便吃點兒東西便各自散去吧……現在局勢危急,切不可掉以輕心!”
謝遷麵容滄桑,說話時語氣低沉,不複開戰前的雄心壯誌。
王瓊道:“陛下除了下發頒賞的聖旨外,還傳令三邊調撥五萬人馬緊急馳援宣府,謝閣老,您看這件事……”
“五萬人馬?這是怎麼個說法?”
謝遷一聽便有些不悅,好像正德皇帝的這道命令又觸到他的敏感神經。
王瓊大概解釋:“根據調兵令所言,韃靼兵馬已集結在宣府周邊,伺機對張家口堡等處發動攻擊,分明是要以攻代守,所以陛下征調各路人馬前往宣府集結,準備與韃靼人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決戰,而從三邊征調的數量為五萬,其中一萬騎兵需先期抵達……”
謝遷默默聽著,神色凝重,顯然不支持貿然調兵。
王瓊說完,總兵吳江問道:“王大人,不知延綏鎮這次要抽調多少兵馬?”
王瓊看了看謝遷,見首輔大人沒有吭聲,於是發話:“根據調兵令,三邊需要從延綏鎮征調一萬騎兵及五千步兵,從寧夏鎮征調兩萬步兵……”
沒等王瓊把話說完,謝遷突然厲喝道:“不可!”
王瓊愣了一下,硬生生把未說完的話給咽了回去。
四人都看向謝遷,謝遷蹙眉道:“三邊在此戰中的作用,遠比宣府來得重要,豈能說調兵就調兵?若是三邊出什麼狀況,關中大片沃土就要被韃靼鐵騎踐踏蹂躪,老夫絕對不容許出現此等狀況!”
“可是謝大人,朝廷已經下旨調兵了啊。”吳江瞪大眼睛,顯得不可思議。
皇帝聖旨已傳達下來,地方上向來隻有遵命行事的份兒,但到了謝遷這裡,卻好像有商量的餘地,戰局整體協調到了三邊成為一紙空談。
謝遷黑著臉不想說話,王瓊也不知該如何說。
過了半晌,謝遷主動打破沉默:“現在韃靼人動向尚不明朗,不用急著調兵,老夫會跟朝廷上書,闡明三邊保留兵馬的意義。當然,該操練還是得操練,地方所有事務不得耽擱,官將各司其責!”
王瓊心想:“謝閣老先前在病榻上還說不問地方事務,讓我全權負責,但這才過多久便不記得了?”
王瓊道:“謝閣老,在下這麼想的,朝廷從三邊征調五萬人馬往援宣府,的確會對地方防務形成較大的影響,但若是三邊一個人都不征調的話,陛下在宣府舉行大會戰的構想也無法完成,一旦戰局不利,責任可能要落到咱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