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本以為自己能參與到司禮監掌印的選拔中,卻未料朱厚照壓根兒連聲招呼都沒跟他打。
如此一來,謝遷隻能寄希望於影響沈溪,卻又不想主動召見,免得被人說他“以大欺小”,更要防止他人參奏他“內外勾結”,到底司禮監掌印跟他這個內閣首輔對接,他隻能等沈溪主動來見。
可左等右等,沈溪沒來,倒是將張懋給等來了。
張懋不是專程前來拜見,而是在去見沈溪前,順道過來見上一麵向他求教一些事。
謝遷心情不太痛快,卻不能在張懋麵前表露出來,但以張懋的閱曆,自是能品味出點兒什麼。
“……於喬,你也是,既然之厚沒來見你,你主動去見他也是可以的嘛!現在你們都在避嫌,但事情總歸得有個度吧?不是說了嗎,這次參與司禮監掌印選拔的人員,會麵對同樣的考題,內容主要涉及票擬和朱批,不管怎麼樣都應該是由內閣來出題吧?”張懋對謝遷的態度有些無奈,不由勸說道。
本來張懋不想勸,因為他不願意牽扯進文官集團內部的鬥爭中去,但想到鬥爭的二人分彆是謝遷跟沈溪,張懋又覺得自己有資格說上兩句。
誰都以為謝遷跟沈溪間不過隻是暫時的矛盾罷了,一老一少本來關係莫逆,沈溪還是謝遷親手提拔起來的,甚至還有姻親關係,總歸這對老少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在朝事上達成一致,而說和之人自然也會從中受益,誰要是挑撥離間肯定落不了好。
張懋還認為,謝遷跟沈溪之間需要這樣一個中間人來調和,老的老少的少,缺少的就是溝通,隻要說開了問題應該不大。
謝遷卻冷漠相對:“我都一把老骨頭了,還要不顧臉麵主動去見一個小家夥?另外,雖然陛下說要在司禮監掌印選拔中添加考核處置政務一項,但卻沒說從現成的案例中選擇,也有可能隨便編造一個事件作為考題……他不主動來見我,介紹一下情況,難道我還得拿自己這張老臉去貼他的冷屁股?”
換旁人來勸,謝遷未必肯聽,就算是何鑒這樣的存在,謝遷也會當麵頂撞。
但張懋卻不同,到底是英國公,前後服侍過三任皇帝,資格比起謝遷還要老得多,乃是大明軍隊擎天巨柱般的人物。
雖然張懋老來昏聵,做事隻求中庸不出差錯,但在大事上卻絕不含糊,謝遷根本就沒底氣在張懋麵前發火,隻能抱怨。
平日倚老賣老的謝遷,此時在張懋麵前變成了個任性的年輕人,需要張懋溫言勸說,而張懋也不會因此而瞧不起人。
張懋歎道:“之厚也是,你這邊他不來見,老朽那邊他也不打個招呼……不過,這幾天聽說他就待在兵部、豹房跟家裡這幾個地方,於喬你其實可以找個人去傳達一下自己的看法,總歸比你在這裡獨自生悶氣好許多。要不……這次老朽便過去幫你說說?”
謝遷道:“老公爺,你這又是何必呢?他一個年輕人,就算身負皇命,也不該如此盛氣淩人,居然來個避而不見!對了,陛下有說過這件事由他來做決定嗎?那個什麼委員會,在我看來就跟胡鬨一樣,選個太監還做這麼多文章,為何不在朝議時交由大臣來議定?”
張懋無奈搖頭:“若能上朝定奪的事情,需要老朽前來拜見商議?這不是因為陛下不肯開朝會麼?咱隻能根據情況變化,做出最有益的應對……這麼說吧,老朽已跟夏國丈商量好了,這次試著推選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太監來做司禮監掌印,如此能讓朝局更加平穩,絕對不會再出現劉瑾那樣禍國殃民之輩,令朝局陷入混亂。”
謝遷黑著臉不說話,好似在表明一種態度,你們說了能算?
張懋看出謝遷對於他的提議似乎不感冒,繼續解釋:“這不希望拉你進來,商議一下到底誰更有資格掌管司禮監,到底高公公還是戴公公合適?亦或者從以前先皇時的老人中選拔!”
朝中太監的選拔標準跟文官不同,文官基本在被革職或者請辭歸鄉後,就算告彆仕途,如同劉健和李東陽,無論他們以前權勢再大,現在也隻是閒散人一個,根本無法左右朝局,未來正德皇帝也基本不會再啟用他們,除非是又有新皇登基。
而朝廷過往啟用退休老臣,也主要是從事一些無關緊要的差事,諸如教育和涉及地方教化等,很多屬於沒有合適人選下的無奈選擇。
但太監則不同,很多太監就算被投閒置散多年,仍舊可以啟用,甚至還做到司禮監掌印或者秉筆太監等重要職位上,大明曆史上很多太監都經曆過大起大落,總歸是皇室家奴,皇帝想用就用,不需要顧念太監啟用後結黨營私的問題。
所以張懋的意思,是跟謝遷商議推選個弘治朝的老太監來執掌司禮監,其中就有最被人欣賞和屢屢提及的蕭敬。
謝遷搖了搖頭:“張老公爺還是莫要提此事為好,陛下不會同意的,若一意孤行隻會給自己找不痛快。現在不都說了麼,隻在那十幾人中來選,而戴公公跟高公公都無意競逐,隻是填了個名字,最後根本就不會有上位的機會……陛下中意的是年輕些的太監。”
不但朱厚照不想用老人,謝遷也不想,因為他對那些在宮內外勢力盤根錯節的老太監有很大的忌憚,覺得這些人根基深,野心大,人一老顧忌就少,一旦上位就會跟劉瑾和張苑一樣左右朝局……想想連張苑這種根基淺薄的年輕太監,一旦上位都不肯聽從指揮,屢屢自作主張,以至於鬨出很大的亂子。
張懋皺眉:“那於喬你到底是何想法?你不會想袖手旁觀,等待陛下最後委命,由始至終都讓之厚主導事件進程吧?”
謝遷不知該說什麼好,搖頭輕歎:“難道我還有選擇的餘地嗎?”
張懋很想說,你的確沒有,但我此來就是想問問你,看看有什麼對策。沉默好一會兒,他才說道:
“那就按之厚所提選拔標準來執行吧,好似科舉一樣,成績在那兒擺著,結果出來後將表現最好的那個人的名字送到陛下麵前,由陛下親自委命……若陛下對此人有成見,那就按照順位依次上呈,終歸有合適的。”
謝遷皺眉道:“考核之事,總歸會有主觀臆斷的成分在裡麵,誰能確保其中沒有私相授受的現象?”
張懋苦笑道:“於喬啊,你這可就為難人了,老朽問你意見你不說,現在又擔心這個怕那個的,你倒是給指出一條明路來啊……老朽從你這裡離開,馬上就去見之厚,你有什麼意見,老朽可以不透露說這是你的意思,就說是老朽自己的看法……難道之厚能不體諒咱們這些老家夥?”
謝遷想說,你想讓他體諒你,不是癡心妄想麼?當即搖搖頭:“我怕的是有人伺機做文章,聽說這幾天京師內送禮的人不少,如今陛下尚未將犒賞出征將士之事完成,又整出司禮監掌印選舉這一出,是存心讓朝廷興起風浪來麼?我的意思是由陛下來定,旁人最好不要牽扯其中,否則出了問題,誰來承擔責任?”
“你……你這還不是袖手旁觀?那老朽來見你,有何意義?”張懋臉上帶著苦笑,有種被人戲弄的無奈。
謝遷道:“你負責監督一下之厚,那小子做事太過激進,若他想插手朝局也定會在此事上做文章,如此張老公爺總該可以幫忙吧?”
張懋先是思索一下,確定沒問題後,才微微點頭表示應允。
謝遷又道:“司禮監掌印之位到底歸誰,始終不能由外臣來定,這是宮裡的事務,最好先問問太後的意思,可惜這幾天我沒有入宮的機會……”
“那你……”
張懋想了想,最後搖頭,“還是莫要去了,陛下突然器重起夏國丈來,你也該嗅出點苗頭了吧?”
謝遷歎道:“正是因為如此,老朽才未去,之前一段時間因為介夫的事情,太後似乎跟陛下間鬨出嫌隙來,陛下回朝後連皇宮都未踏足,隻是派人去跟太後請了安……事情好像不太妙。”
張懋略微思索後才歎道:“也是你於喬回京城前沒安排妥當,本以為以你的睿智,應該將所有事情都提前考慮到,誰知陛下外出巡防民情,朝中會鬨出笑話來,到現在民間還有議論,你讓陛下的麵子該哪兒擱?”
謝遷沒有評價張懋說的事情,繼續道:“見到之厚後,你彆說來過我這裡,還有一定跟他說得秉公處置,司禮監掌印之位看似簡單,但其實萬眾矚目,劉瑾就是在這位子上禍國殃民的……陛下越是少問或者不問朝事,這個位置就越重要。”
“嗯。”
張懋又點了點頭。
謝遷最後重重一歎:“這件事怕是又要掀起一場波瀾,以現在陛下選拔人的標準,肯定是選一個能為他斂財的小人,而非一個賢明之人,之厚應該看出一點苗頭,若他完全順著陛下的意思行事,最後隻會是讓朝局更加混亂。若他不順從的話,想來要不了多久便又要更換司禮監掌印。”
張懋輕哼一聲:“你謝於喬現在知道之厚的為難了?卻總這小子長那小子短的,他簡直是在為你分擔煩擾,可你總不領情!”
謝遷當然不會“理解”沈溪,因為他覺得沈溪並沒有按照他規劃的路線走,屬於離經叛道,怎麼可能得到他的認同?
不過張懋等朝中老臣則跟謝遷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們眼裡,文官集團就應該上下一心彆鬨騰,這樣才能保證他們朝中這些老人的利益,而現在沈溪跟謝遷之間的隔閡,明擺著是謝遷不近人情所致,所以他們都不自覺跑來勸謝遷,希望謝遷看開些。
張懋等人勸說年輕人顯然沒什麼經驗,隻能勸謝遷,這也跟他們與謝遷私下關係比較好有關,至於沈溪那邊,他們不覺得沈溪所做所為有太大錯誤,至少在鬥劉瑾、對韃靼之戰兩次大事件中,沈溪的堅持都是對的,既解除了朝中危機,又清理了困擾大明多年的邊患,讓他們這些權貴可以高枕無憂繼續過醉生夢死的生活,如此沈溪就算得上是大功臣。
謝遷則很生氣:“明明你跟我才是朋友,對待沈之厚應該像要求晚輩那樣嚴格才是,怎麼到頭來一個個都跑來勸我,讓我看開些,大度一點接納沈之厚的缺點?你們怎麼就不去勸勸那小子讓他回頭是岸?”
因為張懋跟謝遷意見出現分歧,使得接下來的商談沒那麼順利,主要是謝遷拒絕配合,基本都是張懋在說。
到最後張懋站起身要走,謝遷陰沉的臉色仍舊沒有好轉,好像仍舊在為之前的事情耿耿於懷。
“於喬,凡事都看開點,你想想之厚做的那些事基本都是在為大明百姓謀福祉,北方邊患一平,九邊軍民就可以騰出手來屯田,加上之厚引入的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要不了幾年西北就會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