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實在是耗不過李。
成化八年便中進士的李,有近四十年的宦海經曆,比起李夢陽這樣的“毛頭小夥”為人處世的經驗豐富多了,當然不會給李夢陽等朝中清流當槍使。
李夢陽在李這裡軟磨硬泡半天,最後卻無功而返,不由非常懊惱。
到底李夢陽是來勸說李幫忙,李並非是李夢陽的下屬,反而還是他的頂頭上司,況且李並沒有明確拿出一種拒絕的態度,使得李夢陽挑不出李絲毫毛病來。
等李夢陽出來時,心裡還在想:“都說這位李尚書跟沈之厚關係親近,現在看來有一定道理,這是找錯人選了啊!”
實在沒辦法,李夢陽隻能再尋他途,先去求見朝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隨後才帶著幾個人往沈府門前去了,似乎也要加入到靜坐抗議的隊伍中。
……
……
朝中一些年輕官員,特彆是那些憤青,基本都在抗議沈溪身兼兩部尚書。
不過也有一批人保持沉默,這些人多受沈溪心學思想影響,在翰林院中獨樹一幟,謝遷的兒子謝丕便是其中代表。
彆人去沈溪府門前靜坐抗議,而謝丕則早早便回到家,當天翰林院因為這件事處於停擺狀態,謝丕便到父親的書房裡看書。
謝遷從文淵閣返回他位於長安街小院的路上,已有多人跟他說過朝中官員去沈府抗議沈溪身兼兩職的事情,因何鑒致仕,謝遷心情不太好,再者他自己作為文官旗幟,不會自降身份加入到抗議行列中去,也儘可能不參與。
由於頻繁有人上門造訪,不厭其煩的謝遷終於忍受不了,決定回家暫避,結果回到府中,剛進書房就見到謝丕正在書桌前苦讀。
“為何這麼早就回來了?”
謝遷見到兒子,語氣有些冷漠,大概意思是彆人都跑去抗議了,你為何在這裡泰然自若讀書?
謝丕放下書卷,起身向謝遷行禮後,回道:“父親,今日翰苑中出了一點事,便早些回來,在父親的書房讀書,希望能增長見聞。”
謝丕沒說關於抗議的事情,但他明白謝遷不可能不知道,父親作為內閣首輔,很可能是這件事的幕後黑手,而他也知道謝遷跟沈溪之間的矛盾,所以不會貿然在父親麵前提沈溪的名字。
謝丕算是學聰明了,他知道但凡在謝遷麵前提及沈溪,都會引起父親的不悅。
謝遷道:“為父聽聞,今天翰苑有士子鬨事,成群結隊去沈府門前求見,請求沈之厚主動上疏向陛下推辭任命,回歸兵部尚書之位……這件事你知道吧?”
“知道。”
謝丕低下頭回道,“那些人還讓孩兒一起去,孩兒不想參與,拒絕後便回來看書了。”
謝遷皺眉:“你為何不去?難道你不認為沈之厚身兼吏部和兵部兩部尚書,有失體統嗎?”
謝丕回道:“以沈先生的能力,身兼兩職並不為過,可能外界的反應稍微大了些……孩兒不是說此事成體統,而是因為何尚書突然致仕,總需要有人出來擔當,以沈先生的功勳,遷吏部尚書本屬情理中的事情,至於兵部那邊他可以暫時兼任,之後自然會有人接替。”
儘管謝丕做出了解釋,表明自己屬於“中立派”,卻得不到謝遷的認同。謝遷有些惱火地問道:“若是陛下不依不饒,讓沈之厚一直身兼兩部尚書之職,你覺得當如何?”
謝丕想了下,然後問道:“父親希望孩兒也加入到那些人中,去沈家抗議嗎?若孩兒去的話,就表明了父親您的政治傾向,怕是對我們謝家以及沈家都不利吧?”
在這件事上,謝氏父子的態度大相徑庭。
謝遷雖然覺得李夢陽等人的行為有些魯莽,但到底有建設性,完全是出於對朝廷的忠心,回過頭來看到兒子這麼淡然,便覺得兒子因為對沈溪學問的癡迷,而把道義禮法全都放到一邊,這在他看來是相當危險的思想。
謝遷道:“為父如何態度不打緊,但切記不可亂綱紀禮法,沈之厚身兼兩部尚書,就是亂大明綱紀,你身為朝臣,應該明白這件事的嚴重性,一旦開此先河,那以後朝中官員任免,就形同兒戲,哪怕現在不能去跟陛下請命,也應該未雨綢繆,做出一些必要的反應,讓某些人知難而退!”
謝遷教訓得很不客氣,整個人處於一種憤怒的狀態,但底氣卻有所不足。
說到底,他無法理直氣壯……你跟皇帝請旨不成,無法犯顏直諫,卻去為難當事人,這根本就是蠻不講理。
謝丕低著頭,雖然沒出言反對,卻也沒辦法接受謝遷的觀點,更好像是在跟父親置氣。
看到謝丕一副受氣包的模樣,謝遷忽然意識到自己可能在用一種錯誤的方式教育兒子,無法起到為人父的表率作用,又道:
“你既然不肯去,這件事便作罷,不過你不能直接回家來看書,至少應該留在翰苑當差,哪怕旁人都不在,你也要留下,沒人督促你就不能辦事了嗎?”
“孩兒謹記父親教誨。”這次謝丕行禮後應了一聲。
謝遷歎了口氣,道:“沒想到事情會演變到這地步,不過也好,事情總歸不會出什麼大的差池,沈府到底不是豹房。”
謝丕沒去評價謝遷的話,恭敬地道:“那孩兒告退了。”
謝遷不耐煩地揮揮手,讓謝丕退下。
謝丕離開書房後,謝遷有些失望自言自語:“之厚那小子,怎會讓我謝家人中了他的毒?以中這孩子本來還算聽話,而且守規矩,都是那小子讓我謝家人變了心思,他在朝中荼毒年輕後輩,實在罪不容赦!”
在謝遷看來,評價孩子的標準,隻剩下是否聽話,又是否守規矩,覺得後輩的表現簡直不可理喻。
但恰恰這些在他看來無法理解的後輩,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大明,讓大明社會逐漸進步,而這一切的主導者,就是那個他輕視的沈溪。
許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叛逆,不按照自己的規劃行事,簡直是一無是處,但恰恰是這些無視權威敢於質疑一切的孩子,推動了世界的發展,反而是那些因循守舊的孩子,讓社會變得停滯不前。
……
……
謝遷並不擔心沈家門前那些官員安全方麵會出問題,因為他回來時派人調查過,沈溪沒有動粗的跡象,而那些去請願和靜坐的官員也沒做出什麼失格的事情,隻是引起一些路人的圍觀,沒帶來太大的危機。
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分,謝遷都覺得一切正常,但就在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
那就是朱厚照醒來了。
朱厚照睡醒後,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現在開始有人在朱厚照麵前告狀,這個人就是剛回到京城,希望在朱厚照麵前有所表現的張苑。
張苑假借來跟朱厚照彙報積壓奏疏的事情,趁機告知朱厚照當天很多人去沈家門前靜坐抗議的事情。
而張苑給這件事的定性,就是這群人去沈家“鬨事”。
朱厚照聽到後怒從心頭起,瞪著紅通通的眼睛喝道:“誰這麼大膽子,他們有本事,為何不到豹房和皇宮鬨?昨天沒見有人在朕麵前說三道四,今天居然跑到沈府門前鬨?活膩歪了這些人!”
小擰子和江彬都在旁邊,至少二人不會去說這種事,張苑故意把矛盾挑起來,好像這對其非常有利一樣。
張苑心中竊喜不已,好像終於找到一個突破口似的,主動請示道:“陛下,那該如何解決此事?”
朱厚照道:“還能如何?派人去把那些人趕走,再嚴令,若誰再去鬨事的話,一概下獄,朕要讓他們知道這天下到底誰在做主!”
張苑為難地道:“陛下,就怕那些人不聽啊,沈大人今日非常克製,到現在都沒鬨出任何事端,不過圍觀的百姓卻越來越多,好像民間也開始議論這件事,其中有些話對陛下大不敬。”
朱厚照怒火更甚:“那些百姓懂什麼?他們能分得清善惡對錯嗎?”
張苑道:“不需要分辨啊,他們會覺得,那麼多人去鬨事,一定是沈大人做錯了。哪邊人多,就該聽哪邊的,百姓隨眾心理很強的……”
“真是豈有此理!”
朱厚照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聲音異常響亮,讓整個寢殿瞬間安靜下來。
過了好一會兒,朱厚照終於緩過神來,道:“直接派人去,若誰不肯就範的話,當場下獄……抓幾個人,殺雞儆猴,看看剩下的誰還敢鬨騰!就跟他們說,誰想鬨的話,一概到皇宮去鬨,一哭二鬨三上吊,朕倒要看看他們有多大本事。”
張苑道:“陛下,是老奴去嗎?”
“不是你去誰去?你是司禮監掌印,兼管廠衛……讓錢寧跟你一起!”朱厚照命令道。
因為朱厚照已經許久沒提過錢寧的名字,此時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在皇帝麵前不顯山不露水了,這位之前可是皇帝跟前的紅人。
張苑恭敬行禮:“老奴領命,到時候若誰不聽,老奴會將他們打入大牢,好好拷問到底是誰在幕後指使。”
“還能有誰?”
朱厚照生氣地道,“就是朝中那些頑固的老家夥,比如說謝老頭,昨日朝會的時候就他一個勁兒在跟朕說話,反對這個反對那個的,今天他知道沒法來豹房納諫,就安排這麼一出,看來他已老邁昏聵,不適合再在朝中做事!必須儘快讓他退下來,換個人接替首輔的位置!”
關於謝遷是否致仕的問題,張苑不甚清楚,那不歸他管,不過他從朱厚照的話中明白一個道理,皇帝對沈溪的信任大過朝中任何一名朝臣,謝遷就算是首輔也不會得到皇帝的支持,更多的是一個象征性的存在。
張苑得到禦旨出來,馬上將錢寧叫來,囑咐到沈家門口抓人的事情。
錢寧已失去聖寵多日,此時正惶惶不安,聽聞剛回朝的司禮監掌印召喚,當然要趕緊前去巴結。
“……張公公,您得陛下口諭,陛下是說如何維持秩序?是抓一兩個人殺一儆百麼?”錢寧試探地問道。
張苑道:“那些人都是朝中官員,你捉拿哪一個,旁人能就此罷休?到時候他們再一鬨,那整個京城不就亂套了?”
錢寧眨眨眼,而後問道:“您老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