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6815 字 9個月前

謝遷倒也沒說錯,他的確是難以幫到張太後,而非他不願出力。

不過在張太後聽來,謝遷就有點推諉的意思了。

你謝遷再怎麼說也是首輔大臣,匡扶君王社稷乃是你的責任,你直接來一句你沒辦法,就可以把事情揭過?

張太後的確不明白,其實謝遷正因為難以向皇帝進言,才會來找她求助,而她反過來卻把事情推到謝遷身上,等於說二人都對朱厚照無能為力,互相希望對方出力。

謝遷道:“眼看就要到年底了,陛下長居豹房不肯回宮,還望太後派人去敦促……年初朝廷事多,加之東南沿海倭寇肆虐,急需陛下坐鎮中樞打理朝政,以安萬民。”

“唉!”

張太後重重地歎了口氣,此事對她來說好像有著難以克服的困難。

張太後遲疑了一下,這才道:“謝閣老,關於陛下派人查壽寧侯和建昌侯之事,哀家會去問東廠主事,這件事你不願出手相幫,哀家也不強求。但江南沿海受倭寇襲擾,民不聊生,還得勞煩謝閣老去跟陛下說說,及早派人去解決,如此也好穩定人心。”

謝遷眨了眨眼,突然問道:“太後是想讓沈之厚出馬?”

當日在朱厚照問及平倭之事時,高鳳已在皇帝麵前表明態度,謝遷可以理解為這是張太後的意思。

“嗯。”

張太後沒有含糊其辭,直接點頭應承下來。

謝遷有幾分疑慮:“太後請見諒,老臣認為,讓之厚去並不合適。這孩子在朝為兩部尚書,此事已不成體統,若其領兵在外,確實可以讓他將心思放到旁處,可一旦奏功又會令其愈發張狂……尤其現在外間傳言壽寧侯和建昌侯通倭,若他要在此事上做文章的話……”

“啊!?”

張太後到底有點兒腦子,馬上明白謝遷想要表達的意思。

現在天下人都懷疑張氏一門跟倭寇勾連,甚至有謀反傾向,派彆人去或許不敢深究,但若是讓沈溪這個深受皇帝寵信的大臣去,以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案子很可能會“水落石出”,到時就算是有張太後出麵也說不清楚。

張太後生氣地道:“莫非沈之厚還能憑空誣陷哀家兩個弟弟不成?他得有多大的膽子才敢如此妄為?”

這話說出來,張太後底氣十足,對於兩個弟弟謀反的事情她無論如何也是不相信的,所以覺得就算回頭沈溪要藉此做文章,那也一定是誣陷。

謝遷委婉地道:“太後娘娘還是謹慎選擇人選為宜,況且此事非陛下首肯不可,當日陛下召眾臣商議應對之策,明確提出不同意以沈之厚領兵前往東南沿海……望太後三思而後行。”

張太後多少有些不高興。

雖然她平時對謝遷也算倚重,但這不代表她需要違背本心聽從謝遷建議,她到底是皇帝的母親,在想法上還是非常武斷的。

“既然謝閣老不同意,這件事哀家會再做思量,不過還是覺得最好讓沈之厚去江南平息倭寇,哀家希望朝廷能消停幾天,他在京城,老是出狀況,很多人都把他的事拿到哀家這裡來說,哀家聽了很頭疼。”張太後邊說邊搖頭。

謝遷即便心裡有想法,這會兒也不會忤逆張太後的意思,恭敬行禮道:“是。”

……

……

謝遷見過張太後,心裡多少有些失望。

這種失望來自於張太後不肯出手相助,還有就是對他寄予了太多期望,他不想背負這種壓力。

“謝閣老。”

謝遷出了苑,正要往奉天門去,身後一名老太監追了出來,行色匆匆,好像是受人所托,待對方靠近謝遷才發現是司禮監秉筆高鳳。

謝遷停下腳步,打量高鳳:“高公公這是作何?”

高鳳陪笑道:“太後娘娘讓咱家陪謝閣老出宮,這邊請……”

謝遷點了點頭,明白高鳳說是張太後令他陪同,倒不如說是專門過來囑咐幾句,有些張太後當麵不方便說的話,就由高鳳來轉告。

二人並肩而行,沒走出幾步,高鳳便問道:“謝閣老,如今朝中事務應該非常繁忙吧?”

“嗯。”

謝遷點了點頭,應聲道,“年底事情難免多了些,不管家事還是朝事都是如此!”

這話其實並不實誠,靳貴入閣,楊廷和也結束休沐,內閣如今已增至四人,梁儲、楊廷和、靳貴三人都屬於實乾派,沒一個是混事的,而謝遷因自己老邁,再加上惦記的事情也多,反而成為那個總喜歡把事交給彆人做的人。

高鳳道:“那謝閣老應該多注意身體,好好休息。朝堂需要您這樣德高望重的元老多撐幾年,不能總讓年輕人出來出風頭,年輕人……不會體諒太後娘娘和陛下的辛苦,冒失的多,而且做事上隻會動嘴皮子,辦事不牢。”

謝遷想了下,意識到這是張太後的授意,一來是請他多在朝中多堅持幾年,二來是在用人上多使用老臣,儘量打壓那些年輕的官員。

“嗯。”

對於這樣的請求謝遷倒是不反感,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高鳳不會把事情說穿,他知道謝遷能理解他的意思,又繼續道:“聽說兵部沈尚書,現在還在府中休沐?他這是準備年後才回朝當差吧?”

謝遷點頭道:“正是如此。他兼領兩部尚書,太過荒謬,或許自己也在避諱,等陛下收回成命。”

高鳳道:“既然他在京中,閒著也是閒著,為何不利用他的本事去做點兒大事?中原之地哀鴻遍野,聽說朝廷安排前宣府巡撫胡璉前去平亂,已經有兩三個月了吧?到現在民亂還沒平息,這算怎麼個說法?江浙一帶又開始鬨倭寇……唉!若沈之厚領兵,怕是不用半年,這些亂事都可以平息,何至於讓朝廷如此擔心?”

謝遷不由歎了口氣,他聽出來,張太後開始對他施壓了。

他這邊不想做的事,張太後當著他的麵,說他不用太過勉強,連國舅被“誣告”一事都可以放到一邊。

一轉頭,張太後又讓高鳳拿出如此態度來,實在讓人無語。

“高公公不必提醒,老夫自有分寸,之前老夫也答應過太後,爭取讓沈之厚領兵出征,不過終歸要陛下首肯才可!”

“那就好。”

高鳳笑著說道,“如此咱家也能放心,有謝閣老這樣的能臣在,太後娘娘和陛下都能省心不少。”

這種恭維話,謝遷完全不會當真。

他心想:“以前還覺得太後對我很倚重,什麼事都會向我求教,卻不知皇室中人隻是想利用臣子辦事,而非真心對待。我做了那麼多,主動告知太後情況,結果卻要求我自行解決,那我來皇宮見太後的目的又是什麼?太後對陛下始終放任自流?”

二人繼續往前,高鳳開始緘默下來。

一直快到奉天門,臨折返前高鳳才似有所思道:“那些給太後家族抹黑之人,不必憐憫,維護朝廷的穩定才是當務之急……兩位國舅控製京師軍權,哪怕現在陛下分出部分軍權,但到底砸斷骨頭連著筋啊……”

謝遷沒說什麼,目不轉睛地看著高鳳,想知道對方說這番話的意圖是什麼。

高鳳往四下看了看,這才湊到謝遷耳邊小聲道:“以咱家看來,需儘快查明是哪些人無中生有,造謠生事,查到一個下獄一個,這件事非抓緊時間辦不可。太後娘娘已把張苑和張永叫來問過話,趁著這個機會,一定要把幕後主使者抓出來!”

謝遷微微有些錯愕,立即意識到什麼。

“我還以為太後在深宮什麼都不知道,感情她早就知道有人說張氏一門的壞話,甚至已經做出應對,而我卻懵然不知?”

高鳳不知謝遷想法,繼續道:“謝閣老,您在朝德高望重,也該排查一下京師官場,是否也有人居心叵測傳播謠言,若能查出來的話,不妨告之太後,或者直接上奏到陛下那裡,由陛下將其查辦。您看……”

謝遷道:“若陛下是幕後指使者呢?”

“這怎麼可能?”高鳳一臉苦笑,“陛下怎會查自己親族?兩位國舅爺可都是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之人。”

就算此前謝遷對張氏一族沒有多大反感,聽到這話還是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便在於他明白張家兄弟有多胡作非為,心想:“這兩個草包國舅功勞從沒見著,苦勞也未必有,倒是斑斑劣跡令人發指,虧太後對她兩個弟弟如此包庇,從先皇時便是如此,誰得罪張氏,下場都不好。”

高鳳再道:“太後說了,若朝廷不方便出麵,可以派人私下調查,讓東廠組織抓捕,暗中進行便可……這件事隻有少數人知曉,謝閣老切勿將事情泄露出去。”

謝遷眯眼問道:“這話是什麼意思?是否意味著,誰誹謗壽寧侯和建昌侯,可以不經過三司衙門,直接由宮裡出麵拿人?”

高鳳有些欣慰,說了半天您老總算聽明白了,瞧瞧我這口水噴出去多少?

高鳳點頭:“正是如此,光靠朝廷法度,已無法將那些居心叵測的奸邪之輩懲治,不如由宮裡派人解決,兩位國舅還可出麵協助……謝閣老隻需將朝中誰在胡言亂語通稟上來便可。”

說到這裡,高鳳好像是完成了任務,行禮道:“該說的說完,咱家也該告退了。謝閣老您慢行。”

……

……

臘月十八,沈溪正在家裡看書。

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總歸年前他沒有回朝當差的打算。

當天上午,唐寅前來拜訪,之前唐寅剛接任保定府慶都縣知縣,準備赴任,臨出發前來跟沈溪辭行。

慶都縣就在京城周邊,屬北直隸地界,對於唐寅來說算不上遠行,他來見沈溪,完全是例行感謝,會麵時跟沈溪談及一些過往的事情,唐寅多少還有些感慨。

從一個落魄的舉人,突然靠軍功直接擔任一地知縣,還在京師周邊,之後很可能會被調回京城任職,這對他來說人生已算圓滿。

很多新科進士還在京城等候官缺,而他這個舉人已外放知縣,算得上是心滿意足。

“……這一任便是三年,若不出意外的話,在此期間你基本不可能回江南,倒是三年後,若我還在吏部任上,你參與考核,吾等倒是可以再見……”

大明規矩,三年小考九年大考,這也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員不務正業,隻有過了小考、大考才能留任或獲得官職升遷,像沈溪這樣第一個九年大考剛到,就已經位列朝中七卿的人絕無僅有。

當然,沈溪的官職提升雖快,卻也是經過歲月積澱的,提到考核問題,沈溪不由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他入朝已有九年多。

不過他能得到的,已在這九年間摘取,並不需要靠考功來證明自己,而他現在甚至還掌握彆人考核的管轄權,基本算得上是位極人臣。

唐寅笑道:“若能三年知縣任滿,也算不枉人生。”

對於很多進士來說,能當三年百裡侯便已經很不錯了,唐寅到底是舉人出身,不敢有更高的奢求。

不過沈溪似乎不單純隻是讓唐寅出去當幾年知縣,道:“未來的事,誰說得準?伯虎兄,你到地方後,好好治理,在德、能、功方麵取得優異成績,這樣就算我拔擢你,也有足夠的理由,若你在地方政績不佳,那可能在下就幫不上你什麼忙了。”

唐寅為自己有升遷機會感覺欣然,但表麵上還是作出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多年沉浮下來他早已知道收斂,不複桀驁不馴的模樣,沈溪如今掌握著天下文武官員的官帽子,他不敢有絲毫懈怠。

沈溪再道:“若是仆婢不足,在下可以借你些銀子,讓你置辦家業。”

唐寅笑道:“這倒不必,每年總歸有俸祿傍身,再者這次西北戰事,在下得到的軍功賞賜也有不少,總歸是能支撐到任地……對了,在下特地準備了一些禮物,都在院中,請沈尚書笑納。”

唐寅主動前來送禮,沈溪有種黃鼠狼給雞拜年的感覺,換作以前一定覺得對方沒安好心。

不過現在唐寅有求於他,還是通過他的關係得到軍功,進而得到官職,總歸需要表示一下心意才過意得去。

沈溪微笑著點頭:“既然是唐兄送來的,那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不用看沈溪也知道唐寅送來的禮物不會很值錢,大概都是土特產之類,畢竟唐寅現在日子過得很窘迫,正如其所言,剩下的銀錢能支持到任所就算不錯了,還指望他送出什麼厚禮?

二人又閒話一番,慢慢提到字畫上。

唐寅道:“在下對於沈尚書詩畫方麵的造詣,頗為佩服,不知在明日離開前,能否得到您的一幅墨寶?”

沈溪眯眼打量唐寅,心裡琢磨,或許自己的書畫很值錢。

詩詞這東西可能虛無縹緲不好估價,但書畫在民間卻有市場,雖然沈溪平時沒注意這些東西,但因早年時他一度以此維生,也算有一定心得。當官後因心學推廣等問題,他才名鵲起,當然也跟他官職提升有關,他的書畫價值應該有一個大的飛躍。

官場中,交際跟官職掛鉤,以沈溪今日今時的地位,就算他畫出來的東西狗屁不通,也會有大批人推崇,甚至拿來作為至寶,更遑論他書畫方麵的造詣確實不俗,當初還在與唐寅的比拚中獲勝。

沈溪笑道:“以唐兄的造詣,還來跟在下求畫,實在讓人受寵若驚……要不這樣吧,唐兄你也拿一幅書畫來,作為交換如何?”

“這……怎敢當?”

唐寅嘴上這麼說,心裡卻非常高興,他的書畫雖然有名,而且已經有一定市場價值,但跟沈溪的墨寶相比,那就沒什麼可比性,一切便在於他既沒沈溪那麼高的官職,又沒有那麼大的名氣,而沈溪卻可以通過身份來增長書畫價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