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毅神色平靜,看了皇後一眼,微微一笑道:“娘娘卻是想多了,楚某方才搖頭並非是說皇子無有帝王威儀,隻是想要告訴陛下,小皇子未來能否成為新君,卻是要看他是不是有這麼一份能力!”
皇後聞言皺了皺眉頭,楚毅所言之意,皇後自然清楚,可是大明帝位傳承素來尊崇嫡長製度,縱然成祖靖難獲得帝位,但是成祖也如太祖朱元璋一般堅持嫡長子製度。
皇家子嗣眾多,帝位傳承更是險惡,若然沒有一個固定的製度的話,隻怕會使得國家大亂,不知會讓多少人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所以說單單是嫡子繼承這一點便保證了皇後所生的這位小皇子未來的地位。
隻要不出什麼意外,這位皇子但凡是能夠平安長大成人,不是那種特彆昏聵之輩,那麼便沒有任何人能夠危及到其地位。
不過那是以往,如今之大明卻是不同,楚毅在朝野之上可謂是一言九鼎,也就是楚毅沒有什麼野心,否則的話就算是當今天天子的位置都會不穩。
至於說下一任的帝王人選,如果說楚毅願意的話,甚至可以一言而決。
皇後正是清楚楚毅對於天子乃至對於大明的影響力,所以才會顯得那麼的著急。
如果說小皇子不為楚毅所喜的話,就算是皇後也清楚,其將來能夠順利繼承帝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本以為是楚毅不喜小皇子,現在聽楚毅這麼一解釋,皇後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
一旁的朱厚照也明白了楚毅的意思,看著那憨憨大睡的小皇子道:“大伴所言甚是,朕之江山自然是不能夠傳給無能之輩,若然朕之皇兒無能的話,朕寧願另選其他賢良之皇子繼承帝位。”
雖然說這小皇子乃是朱厚照第一個兒子,深得帝心,但是如今朱厚照身體經過邵元節的調理元氣已然恢複,隻需要有所節製,那麼可以預料,接下來朱厚照子嗣必然眾多。
子嗣多了,可供選擇的範圍自然也就會多,也就意味著嫡長子的位置並沒有那麼的穩固。
皇後一臉哀怨的看著朱厚照顫聲道:“陛下……”
朱厚照見狀連忙安撫皇後道:“皇後大可不必擔心,皇兒乃是朕之嫡長子,除非是真的不成器,否則的話,朕之皇位必然是皇兒的,而且朕也會為皇兒挑選賢良之臣做為皇兒之師,定將皇兒培養成才,以繼承大統!”
聽得朱厚照這麼說,皇後這才鬆了一口氣,看了眼入睡的皇子,皇後目光落在了楚毅的身上。
隻見皇後努力的忍著身子的不適,緩緩坐起身來向著楚毅一禮道:“武王,妾身有一事相求,還請武王能夠答應!”
在皇後施禮的同時,楚毅微微側身,沒有生受其禮,聞言道:“娘娘何出此言,娘娘為君,楚毅為臣,娘娘有什麼事情,儘管吩咐便是!”
朱厚照笑道:“皇後有什麼話儘管說便是,大伴兒不是外人!”
皇後看著楚毅緩緩道:“臣妾懇請武王能夠做為吾兒之太傅,教導皇兒!”
楚毅眉頭一挑,看了皇後一眼,說實話,楚毅還真的沒有想到皇後竟然有這麼一份心思。
不過倒也難怪,就算是朱厚照的後宮沒有那麼亂,可是身為後宮之主,皇後要是沒有一點都心機的話,怕是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皇後現在竟然懇請他做為小皇子的太傅,不得不說皇後此舉非常之聰明。
隻要楚毅應下了,那麼自此之後,小皇子便是楚毅之弟子,在這個時候,天地君親師,師長如父,師生關係可以說是父子關係,姻親關係之外最靠譜的關係之一。
楚毅一旦成為小皇子的太傅,在外人的眼中,楚毅便成為了小皇子的靠山,任何人想要針對小皇子,那麼必然要考慮到楚毅的反應,也就是說,楚毅隻要不倒,那麼小皇子的地位將穩如泰山一般。
皇後真的是煞費苦心了。
朱厚照聞言不由的眼睛一亮,看著楚毅道:“大伴兒,朕覺得皇後所言甚是,大伴一身之才學即便是洪學博儒都未必能夠相比,一身武功更是天下罕有人能及。若然大伴兒能夠為吾之皇兒太傅的話,那麼朕也就不必擔心皇兒將來了。”
皇後一臉殷切期盼的看著楚毅,楚毅隻是稍作沉吟,微微躬身向著朱厚照還有皇後一禮道:“陛下,娘娘既然如此信任楚毅,那麼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哈哈哈,由大伴兒做為吾兒之太傅,朕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皇後眼中流露出幾分喜色,略帶感激的向著楚毅道:“臣妾代皇兒謝過武王了,以後皇兒還請武王多多費心!”
楚毅躬身道:“娘娘儘管放心,此乃臣之本份!”
皇後誕下龍子,天子有後,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般,不過是短短的時間內便傳遍了京城。
文武百官之中,不少老臣在得到天子有後的消息之後儘皆露出欣慰之色。
雖然說朱厚照如今年紀尚青,按說就算是膝下無子也算不得什麼大問題,但是這放在普通百姓之間或許不算什麼,若然是皇家的話,若然膝下無子的話,那就是關係到國本是否穩固的大問題了。
如今皇後誕下龍子,意味著帝位後繼有人,承繼有序,大明之江山代代傳承,國家也就穩固。
而隨著皇後誕下龍子,朱厚照的帝位也就更加的穩固,至於說民間的謠傳,相信要不了許久自然而然的也就會不攻而破。
朱厚照離開坤寧宮之後,第一道聖旨便是將皇子誕生之事傳之天下,同時大赦天下,除非是十惡不赦之輩,天子加恩,大赦天下,以為慶之。
對於朱厚照大赦天下之舉,文武百官乃至京中百姓並不覺得奇怪,畢竟此乃應有之舉。
曆來皇家有大喜之事總會大赦天下以積福德,而天子之嫡長子降生,此乃皇家之大喜,大赦天下才是正常。
如果說第一道旨意大家都不覺得驚訝的話,那麼隨著朱厚照的第二道旨意下達,不少人為之側目。
朱厚照第二道旨意的內容卻是加封楚毅為太子太傅,王陽明為太子太師,楊一清為太子太保,負責皇長子的教導。
雖然說皇長子並沒有被朱厚照下旨敕封為皇太子,可是朱厚照卻封楚毅、王陽明、楊一清三人分彆為太傅、太師、太保,這幾乎是確定了皇長子的太子之地位,無非就是沒有明旨傳詔罷了。
坤寧宮之中,皇後剛剛入睡沒有多久便被身邊侍奉的心腹宮女所喚醒。
睡意朦朧的皇後看著那一臉喜色的宮女疑惑道:“采薇,何事喚醒本宮?”
那喚作采薇的宮女忍著內心的激動向著皇後道:“娘娘大喜,大喜啊!”
皇後精神為之一振,看著采薇道:“快說,喜從何來?”
采薇激動道:“娘娘,方才宮中傳來消息,陛下已經下旨,敕封武王楚毅為太子太傅,安國公王陽明為太子太師,晉國公楊一清為太子太保,專門負責教導小皇子!”
“什麼!”
皇後心中一驚,繼而麵容之上流露出驚喜之色,身子都忍不住有些顫動可見此刻皇後心中到底是多麼的欣喜。
就算是皇後坐鎮後宮,對於天下大事不怎麼了解,可是前不久朝中大封有功之臣,無論是安國公王陽明還是晉國公楊一清,那都是大明之新晉勳貴,任何一人那都是位高權重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