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叛徒一樣有用(1 / 2)

7對於大明百姓而言,東瀛就是蠻邦之地,怎麼可能容大明天朝相比,同樣,這些士卒在心理上便沒有將東瀛放在心上,可以說先天便蔑視大明之外的任何國度,這便是屬於大明的驕傲。

雖然說蒙元時期,蒙元曾派十幾萬大軍遠征東瀛皆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沒有人認為這是東瀛實力強大,更多的人將責任歸咎於統兵將領以及氣候。

況且大明連蒙元都能夠自中原生生的趕出去,又怎麼可能會將東瀛這樣的異國小邦放在心上。

沒看大總管率領五萬大軍便已經在東瀛之地攻城拔地,輕輕鬆的便覆滅了十幾個大小國度,收獲了數百萬兩之多的戰力品嗎。

所以說在一眾士卒的眼中,能夠前往東瀛,那便是到手的軍功以及賞銀,看看那小將俞大猷吧,就因為入了楚毅的法眼,一路青雲直上,如今更是入了天子法眼,將來之前途可謂是遠大。

他們不求如同俞大猷一般能夠入了楚毅之法眼,隻求此去東瀛能夠立下戰功,好歹升那麼一級,然後再得一些賞銀便足夠了。

大軍出征,自然要有大將統帥,雖然說這十萬大軍到了東瀛之後便會歸在楚毅麾下聽從楚毅調遣,但是此前卻是要有一員大將統帥。

經過幾番動亂,曆次大戰下來,大明軍方倒也出了不少的將帥之才,最為突出的便是遠在江南正平定江南之地的王守仁以及出將入相,直入內閣,執掌兵部的楊一清。

淡然這兩位一個負責南方平定之戰事,一個執掌兵部,等閒之下卻是不可輕動,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軍中就沒有可用之才了。

論及資曆的話,執掌騰襄四衛,曆經幾次動亂的韓坤卻是資曆足夠,然則無論是楚毅還是朱厚照顯然不可能讓韓坤輕易離京。

京城局麵尚且需要騰襄四衛坐鎮,所以身為天子心腹之一的韓坤自然要坐鎮京師。

朱厚照拔擢翟鸞為此番大軍之統帥,翟鸞出身於錦衣衛世家,先填上便屬於天子親衛,年近四旬,精通武略,允文允武,正史之中更是在嘉靖時期執掌兵部,巡視九邊,權勢隻在嚴嵩之下。

這一世因為有楚毅亂入的緣故,許多人的命運自然而然就發生了改變,本身在弘治朝便中了進士,一直到嘉靖時期才嶄露頭角的翟鸞卻是早早的脫穎而出。

畢竟楚毅清理朝堂可是斬殺了相當一批的文武大臣,自然也就給了許多後輩新人上升的渠道。

幾次大戰,翟鸞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在軍中步步高升,或許軍功比起衝鋒陷陣的徐天佐、孫秋等將領,但是卻展現出自身的統帥之能。

此番朱厚照便是看重翟鸞的沉穩以及統帥能力,所以才會將十萬大軍交付其統帥,畢竟從大明到東瀛,橫跨汪洋,統帥大軍的將領需要的是足夠的沉穩,而非是那種衝鋒陷陣之猛將,所以許多朝中有名的猛將儘皆落選,反倒是名聲不顯的翟鸞脫穎而出。

一身戎裝的翟鸞站在高台之上,恭敬的從朱厚照手中接過的統兵虎符,身後數百名大小將領齊齊向著翟鸞拜下。

翟鸞受了三軍將士一禮,然後轉身向著朱厚照施以大禮參拜。

炮聲震天,大軍緩緩開拔,看著連綿大軍緩緩遠去,朱厚照並一眾文武這才回返。

東瀛近畿十國

近畿地區可謂是東瀛之政治中心,東瀛天皇便居住於京都上京,雖然說應仁之亂過後,近畿之地一片荒涼,不過數十年過去,雖然東瀛各國征伐不斷,然而近畿之地卻因為其獨特的地位而漸漸複興。

近畿十國包括近江,山城,大和,伊賀、河內、和泉、攝津、紀伊、丹波、丹後幾國。

大明大軍接連攻破東瀛出雲、石見、安藝等十餘國,一時之間震動整個東瀛。

如果說一開始石見、安藝幾國被滅並沒有引起這些忙著征伐的大名的注意的話,等到楚毅派人大肆擴張,接連覆滅十幾個大小國度之後,東瀛為之震動。

尤其是楚毅的攻伐路線明顯是奔著近畿而去,自應仁之亂後,天皇權威更是一落千丈,然而京都之地卻是東瀛之國都重地。

就好比北京相較於大明一般,占據了一國之首都便占據了主動權,後來織田信長便是占據了近畿之地,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

楚毅直奔京都而來,顯然是打著同樣的主意,或許因為身份的緣故,哪怕是占據了近畿之地,占據京都也無法號令東瀛各地大名,但是一國之首都被滅,其意義卻是非凡。

顯然首當其衝的便是近畿十國,攝津、山城、河內幾國,大明兵峰瀕臨攝津國不過百餘裡,一時之間幾國為之震動。

隨著出雲、安藝幾國被滅之後,執掌這幾國的大名家族覆滅,大量百姓被貶為奴隸,卻是斷了一部分人和談的希望。

攝津國卻是首當其衝,直麵大明之兵鋒,當消息傳來,國內卻是一片混亂,卻是這一時期,攝津國正處於細川氏、三好氏兩家權勢爭奪的時期,本身做為攝津國守護的細川氏卻在應仁之亂後權勢漸漸流失,為三好氏所奪,若是沒有什麼變故的話,十幾二十年之後,攝津國之權勢將會徹底落入三好氏之手。

然而恰好這個時候,楚毅率大軍殺入東瀛,逼近近畿之地,原本為了攝津國權勢而爭的不可開交的兩家在麵臨大明這一大敵的時候果斷的選擇了合作。

攝津西山,一座古樸的廟宇之中,檀香彌漫,梵音渺渺,赫然是在攝津乃至近畿諸國當中有著極高影響力的本願寺。

本願寺家在近畿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甚至鼎盛時期能夠影響一國之走向,這一點在攝津國最為明顯。

本願寺便建造與攝津西山,如果說攝津國有什麼地方能夠讓細川氏、三好氏兩家放下戒心坐下來和談的話,那麼非本願寺這以聖地莫屬。

當代本願寺法主證如上人看著坐在他麵前的兩人,細川氏細川澄元,三好氏三好元長,可以說在座的三人代表了攝津國當下三大勢力,本願寺,三好氏、細川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