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六,宋秋十四歲生辰。
一大早,老袁氏就抹了把眼淚,在自個房裡翻出三個牌位來擺放好嘀嘀咕咕起來。
一般在家裡放牌位的人家少,像他們這種普通人家,哪搞這個陣仗?
隻是老袁氏早年喪夫,後頭又喪子,實在是心裡苦啊。
女人又不能上墳,當娘的給兒子上墳,那更是沒有的事。
他們家也是沒辦法,所以每年都是宋秋自個提著祭品去上墳,打幾歲能走路了,就是這樣的,村裡人的墳大都在一塊,跟村裡人一起去,倒也不怕危險。
每年清明過年的,老袁氏不能往墳頭上去,所以就專門找人做了牌位放在家裡,那時候,就擱家裡同丈夫兒子說說話了,
後來兒媳去了,照樣也做了兒媳的牌位來。
老袁氏對著三個牌位,絮絮叨叨的說了好半晌,大概就是感歎孫女今兒就十四了,如今越來越健康,越來越聰明能乾,讓去了的三人安心保佑孫女越來越好了一輩子順順遂遂平平安安雲雲的。
嘀咕夠了,老袁氏才仔細的將牌位收了起來,擦了把眼睛,出了屋去。
院子裡,張梨花幾個正圍著張楊殺雞殺兔子,說說笑笑的好不熱鬨。
“有雞有兔子!還有鳥雀呢!阿秋,今兒你給我們弄啥好吃的?雖然是你過生辰吧,但還得你來親自掌勺啊!要不然白瞎了這麼好的東西!”
“就是就是,阿秋姐姐,你做的菜好吃!”
“二哥二哥!這鳥雀怎麼這麼大一個啊!比飛在咱們院子裡來的鳥兒大多了!”
……
老袁氏笑笑,一邊招呼了隔壁院子裡老鄧氏今中午可彆生火做飯,過來一起吃,熱鬨,一邊往灶屋裡去煮蛋去。
過生辰吃兩個煮的雞蛋,這就是農家最好的慶賀祝願了。
宋家人少,像老袁氏或宋秋過個散生什麼的,都是喊了張家一起過來熱鬨得,不拘吃什麼,總歸湊的就是一個熱鬨罷了。
今兒張楊又弄這麼多野味,可是豐盛了吃一頓的。
上房裡,張老豆也聽見喊了,但想著這野味是張楊打的,他就有些不樂意去吃。
他對宋家沒意見,可如今,還真是吃不下張楊打的東西的。
見老鄧氏進來,他就說起來,自己不舒服,就不過去一起吃飯了,讓老鄧氏遞話,叫老袁氏可彆見怪。
老鄧氏聽了,也不由著他,愛去不去唄,她還勸不成,當下就應了,“行咧,待會讓苗氏給你下碗麵疙瘩吃。”
……
張楊把殺好處理乾淨的野雞和兔子還有鳥雀都拿給宋秋,怎麼弄,那就是宋秋來顯手藝的時候了。
灶屋裡,老袁氏將煮好的蛋泡了冷水,撈起來給宋秋和張梨花一人一個,“先吃,吃了再弄!”
因張梨花和宋秋隻隔三天過生辰,所以每年老袁氏給宋秋煮蛋的時候都會多煮一個給張梨花,張梨花也習慣實則跟宋秋一天過生辰了。
接了雞蛋過來,跟宋秋一起剝了幾口就吃了。
吃了雞蛋,宋秋擼了袖子,就開始忙活起午飯來。
張楊幾個也不走,就擠在灶屋裡看,宋秋便乾脆給他們安排活計,剝蒜的剝蒜的,燒火的燒火。
老袁氏見一灶屋的,擠不下腳,乾脆就到菜園子裡頭除草整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