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數到一百都是厲害人呢,還想一口氣數到一千呢。
宋秋暗自好笑,不過也沒有嘲笑彆人的意思,鄉下人,數不清數算不清賬的,多著呢。
見人愁著了,一直耗在這兒也不像事啊,便乾脆過去教他們,“大爺,這一起數數不清,咱們慢慢來啊,能數到一百就成,這一百個數好了串成一串,最後再數串唄,一串一百個,十串可不就是一千個?”
她沒說她先串的好好的,你孫子非要算散開一起來數的話。
那老頭自個也明白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這才照著宋秋說的,慢慢來,一百個一數。
很快,才數順回來。
兩家人都數過了,一個子不差,高高興興的把家回。
這會兒,鬆山村自個村裡十來家種了番薯的,昨兒就挖出來了,也都一一過了稱,排隊結銀錢。
最多的也就劉老猛家,東一挑西一背的,過了稱,統共還有二十一石多呢。
多也就多那十幾二十斤的,不好算賬,宋秋就讓他們拿回去自個吃了,她隻收整數,一石一石的,好算。
劉老猛高興這往年堆著吃得全家人麵色發苦的番薯今年一下子賣了一兩銀子,也不在乎那十幾二十斤的,直接送給宋秋了,不算錢。
而其他人家,有幾石的,也有一石兩石的。
多出來的幾斤十幾斤也都跟劉老猛一樣,留下了,沒有帶回家。
都是一個村的,他們鬆山村的人本就團結,哪裡在乎這點番薯子。
拿回去也就是吃兩頓三頓的,難得,放在這裡,阿秋丫頭還有大用呢。
不過這番薯到底能做個什麼,大家都還好奇著呢。
收完了自個村裡的番薯,外村的也不見有送上來的,宋秋看著專門空出來的一間屋子裡堆了半間屋的番薯,吆喝一聲,讓做工的人都圍過來,開始安排活計了。
“章奶奶,菜花奶奶,老猛奶奶,曹奶奶,你們四個人一組,負責清洗番薯和削皮。”
“槐花嫂子,春香嫂子,慧香嫂子,蓮花嫂子,扁豆嫂子,紅霞嫂子,百草嫂子,你們六個人一組,負責將削好皮的番薯切成小塊細碎。”
“胡瓜叔,大力叔,大全叔,安子叔,土娃叔,順子叔,你們六個人一組,負責推磨。”
“梅福嬸子,滿菊嬸子,桂香嬸子,菊花嬸子,成花嬸子,梅蘭嬸子,你們六個人一組,負責將磨出來的番薯漿子過濾出來。”
宋秋一通話出,被一起點到名的自覺站到一堆去,一輩跟一輩的,一起做一樣,也說得來。
宋秋便讓張胡瓜幾個先幫著把水壓上來,用幾個大木盆裝滿水,然後把屋裡的番薯一撮箕一撮箕裝了,搬到壓水井邊來。
然後給章婆子幾個說一下洗番薯的事項,泥巴要清洗乾淨,皮要削乾淨。
這個活簡單,農家婦人,那是一聽就會,很快章婆子幾個就自發分了工,兩個人洗番薯,兩個削皮。
這邊洗著,第二道流水線就在壓水井邊過來一點,搭著的一個木案板,宋秋便給幾個嫂子示範切番薯碎,切成拇指大小一塊一塊的,不能太大,磨起來要輕鬆些。
木案板夠大,六個人完全站得開。
第三道流水線就是兩個大磨子,六個人,三個人一組,兩個人推磨子,一個人等著換力,順便幫著往磨子上放番薯碎,以及接漿子。
而第四道流水線,也是最重要的一道,所以宋秋安排了有力氣做活也更麻溜的滿菊幾個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