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子在拐角的位置,還算是顯眼的,兩間門麵也很寬闊,按理說,這位置做生意,該是很好做的才對。
但宋秋聽那伢人說了,這鋪子原先是賣燈籠的,因為老板兩口子總是吵架,為生不出來孩子吵,為每頓的飯菜吵,大吵小吵的,就沒心思做生意了。
這不,做不下去,隻有轉賣了。
要不然,這好位置,誰會輕易脫手出來?
到了門前,宋秋拿了鑰匙開了門,鋪子空了快半個月,但還沒有多少灰塵,裡頭的東西都搬空了,隻有空蕩蕩的門麵。
跟在外頭看著的一樣,裡頭的空間挺大,完全符合宋秋心裡對甜點鋪設想的擺設。
兩間門麵,左邊大門進鋪子,右邊的是一扇在外頭就能看見裡頭的大窗,到時候撐杆撐開窗,擺幾張小桌子在裡頭再好不過的。
進門這邊就作櫃台和櫥架。
後頭一道掛了簾子的小門通往後院。
掀了簾子,左右兩邊各綴了一間次房,一間是庫房,一間是還算寬敞的廚房。
而往前下台階,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院中有口老井,挨著後門處有棵大樹,樹下就是一個畜牲棚,旁邊則是茅房。
院子這麵,便是三間住人的屋子。
但這前前後後都是空空蕩蕩的,啥都搬空了的。
趁著這會兒還早,宋秋總要把鄒氏幾人安置好的,就拿了銀子給杜傳福,讓他去添置些東西回來。
等杜傳福去了的功夫,便帶著鄒氏幾個先把裡裡外外都灑掃一遍,雖然灰塵不多,但不清掃清掃,也是不好住人的。
需要的東西就在這個坊市就能買齊的,所以杜傳福回來的也挺快。
簡單的板床買了四張,放了三個屋子的。
還有鍋碗瓢盆這些都買了些。
剩下被褥這些,宋秋帶著鄒氏出了鋪子,對麵就是汪記布莊,老板娘已經認得宋秋,見她從對麵空鋪子出來,還好奇的跟她打聽,是不是要開鋪子。
宋秋笑著答了,開個吃食鋪子,到時候還請老板娘多關照。
然後買了些簡單的布料和棉花,得老板娘添頭送了不少碎布頭,還有兩副針線的。
回到鋪子,就讓手腳麻溜會做針線的鄒氏和楊氏兩人帶著喜妹兒兩個打下手,趁天黑之前,把晚上自己要睡的被褥給縫製出來。
拆了布料塞了棉花套好縫出內膽來,外頭再縫了被套罩上,幾個人快點做,倒也快。
趁他們做著,宋秋又帶了杜傳福去吳記雜貨鋪,買了不少糧油米麵的,多半是要帶回去的,也給鋪子這裡留夠了鄒氏幾人的口糧。
時候不早了,宋秋也不能久留鎮上,交代了鄒氏讓他們在鋪子裡待著彆亂走,又給鄒氏留了一些銅板讓她管著買菜的,然後便和杜傳福坐著騾車離開了鋪子。
鋪子盤好了,人手也有了,她要抓緊把鋪子給開起來,免得空著。
還有酸辣粉的事要做,算起來,她接下來都很忙啊。
開鋪子的事,櫥架和櫃台桌子這些她可以找劉才貴父子幾個做,自村人當然要照顧自村人的生意。
彆的裝潢的話,那鋪子挺新的,似乎也沒有什麼地方需要翻修的,就那樣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