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圍坐在火盆邊,烤著熱乎乎的火,吃著瓜子擺閒,彆提了。
老袁氏不愛剝瓜子,隻笑嗬嗬的看著兩個丫頭剝,一邊拿了個大柚子在削著皮,瓜子她不耐活,這果木子她還是好一口的。
一邊剝著柚子皮,一邊跟宋秋說起正月裡的打算。
初二回娘家,曆來都是規矩。
但他們家早在宋秋她娘還沒去時,就不往蔣家去了,畢竟,那樣的娘家,也是糟心窩子的很。
特彆是今年,出了蔣家兄弟那樣的事,老袁氏心裡惱得緊,更是連拜年東西都不想往那頭送了。
往常初二回娘家,他們都是上袁家拜年的。
今年自然還是一樣。
初三的話,袁家兄弟得給她這個大姑來拜年,順著這一天,胡家那邊也就一起來了。
完了初四,袁家兄弟去胡家給小姑拜年,他們也就正好一起去。
就走這三天人戶,他們家,也就沒有彆的親戚可走了,也算輕鬆。
往年都是這樣的。
但今年嘛,宋秋想著還是得給她的乾大哥拜個年的,前兒往鎮上去置辦年貨,她就問過了宋文知那邊的打算,知道他們得過了初六之後才有空,便定好了初七去拜年的。
等到初八,這些個鋪子生意什麼的,也都得陸陸續續開張了。
祖孫三個正悠閒著說著話呢,突然,院子外頭傳來聲音,“有人在家嗎?宋小東家在嗎?”
宋秋聽著這聲宋小東家,想著什麼人臘月二十九了還上家裡來談生意不成?
起身開了灶屋門往外一瞧,好家夥,隻見院子外頭站了好幾個人,個個手裡都提著籃子的。
宋秋一看這打扮,登時就猜出了什麼。
早在幾天前,黃家村的村人就上門來過,因為想繼續佃租那梨樹溝的地,所以專門提了東西上門來給她,想得個準話呢。
當時來的人太多,她推拒不過,這些人又不聽講的,不論咋說,把籃子一放,就唰唰唰的跑了。
那一籃子一籃子的,雞蛋韭菜的,啥都有,那往年佃的最多佃著八畝地的那黃大開,還十分下得本的送了一大塊臘肉來呢。
那六十畝地,她也種不過來,自然是要繼續佃出去的,奈何黃家村的人這麼客氣,還專門跑來送禮呢。
她心裡也想著就繼續佃給他們的,左右他們種了這麼多年了,都熟。
當時雖還沒來得及給準話,但也沒明著說不租的,不過這咋又來了?
明兒可就過年了。
宋秋多看了兩眼,又發覺這些人好像是黃家村的人,但並不是上回來過的。
心裡疑惑,但人還是應聲走了出去開門。
門開了,外頭打頭的一個漢子笑得憨厚,“宋小東家,俺們是黃家村的,今兒才上門來,實在是不好意思,這是俺們自家的東西,不值當啥的,送給小東家你吃。”
說著,就將手裡的籃子往前一送,後頭幾個人不說話但也都笑著直把籃子往前頭送。
“你們也是佃了梨樹溝那地的?頭前幾天你們村的人不是來過了嗎?”宋秋好奇,這送禮還趕著分兩趟的不成?
那漢子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上回俺們村裡他們來,俺們……俺們這禮還沒備出來,這才沒能一道來。”
說話間,神情有些局促,好像生怕宋秋見怪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