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就在滿村跑得串門子拜年裡熱熱鬨鬨的過去了。
吃了一天的團年飯剩菜卻還剩不少。
不過也不急,這天氣,再放兩天也壞不了。
初二一大早,宋秋三人裝上給袁家拜年的年禮,坐著馬車,就往袁家去。
隔壁張胡瓜一家四口,也提了臘肉這些,借了宋家騾車,要回苗氏娘家拜年的。
倒是李家那邊,因為老鄧氏在那裡,今兒李水芹和張香葉兩個出嫁女也是要回來拜年的,所以本來從來沒有回娘家拜過年的陳氏就將回娘家的日子定在了明天。
也早給宋秋說了要借騾車的,她娘家遠得很,便是坐騾車都得大半天功夫,一來一去至少是要在娘家歇上一宿的,便也不急著非要趕今日回去了。
難得的不糟心的一年,高高興興和出嫁的妹子一起好好吃頓飯,也是頂重要的。
兩家一前一後下了緩坡,又遇上不少村裡的媳婦要回娘家拜年的。
這還沒出村呢,一路上就熱鬨得不行。
等上了官道,那十裡八村都要回娘家拜年的,來來往往,真是多得不得了。
走路的,趕車的,大家說說笑笑,叫這條官道都變得有生氣得很。
停了兩日的雪,又出了大太陽,這路上的積雪也融化了去,路也好走。
馬車速度快,隻用了一刻鐘,就進了楊槐村。
袁成兩口子和袁華兩口子都得回娘家拜年的,不過向氏和陳氏的娘家離得都不遠,走路也走不了一會兒,也不用這麼早去。
趕著老袁氏上門來了,還能一起坐著說說話擺擺閒的。
宋秋將準備好的拜年禮送到袁栓子和老孟氏手上,把往年的每個拜年差得禮行都給補上了一樣的,送的格外厚。
兩塊臘肉,兩壇燒刀子,兩包點心,還有兩身專門給袁栓子和老孟氏做的衣裳,上好的細棉料子。
除此之外,還有鎮上人家拜年興送的荷包,裡頭壓著宋秋專門在銀樓打的十二生肖的銀錁子。
袁家去年托了宋秋的福,掙了不少的銀錢,家裡上上下下都置辦了新衣裳穿,這年貨也備得足,待客的瓜子點心糖果這些買的都是不差的。
一屋子人坐著寒暄擺閒。
向氏妯娌倆幫著把待客飯整治得差不多了,才解了圍裙帶著丈夫娃子們回娘家去。
他們這邊剛走,就冷清了下來,但好在胡袁氏兩口子帶著胡孟生也到了。
又是一番熱鬨擺閒,見時間差不多了,老孟氏就吆喝著開飯了。
也沒有多的人,都不是外人,就沒分桌,都坐在一起,更鬨熱。
袁栓子和胡常山同坐上首,郎舅兩個都是好酒的人,還沒上桌就說定了今兒要痛痛快快的喝一場的。
老袁氏和老孟氏坐左邊,胡袁氏和胡孟生坐右邊,宋秋和阿靈兩個小的,就坐了背對門口的下方。
袁栓子兩個要喝酒,自是不慌不忙沒那麼快的,再加上有胡孟生這個後輩給不停掌著酒敬著酒的,老袁氏幾個不喝酒的,吃好了就挪到一旁火盆邊去坐著烤火擺閒,等男人們吃好喝好。
老孟氏看著胡孟生一邊給袁栓子兩個倒著酒那樣子,扭頭看胡袁氏,忍不住就問起來,“孟生那事咋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