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奮鬥在洪武末年最新章節!
聽到要沒收土地,楊士奇頓時心裡咯噔一聲……坦白講,他對此舉是存在疑慮的,可他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輕,朝廷大事根本不是他能參與的,至於方孝孺托付他,要保護士人,留下讀書人的斯文元氣。
楊士奇更是不以為然,他覺得方孝孺的確是太迂腐了,既然知道這些人無可救藥,還總想著做點什麼,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就像是朱允炆,明知道他不行,還要陪著他一起完蛋,除了腦殘,就沒有彆的詞可以形容了。
楊士奇默然不語,但是朱棣卻看上了他。
“柳淳,你說他當初跟你一起修過皇明祖訓?還在雞鳴山教過書?”
柳淳笑著點頭,“的確如此,楊士奇文采過人,熟讀經史,一支筆,可是大明少有啊!”
朱棣大笑,“你這麼稱讚一個人,可是難得!這樣,就任命他為翰林侍講,入值文淵閣,預機務!”
朱棣說的輕飄飄的,楊士奇也仿佛沒有在意似的。
隻有柳淳,咯噔了一下,內閣來了!
不出意外,楊士奇成了大明朝第一任內閣首輔!
當然了,此刻還沒有這個說法,內閣的體製也沒有完全齊備,很少有人能看清楚,這個小小的內閣,究竟會成長為什麼樣的怪物……
很多人都說內閣是朱棣創立的,其實這是不對的。早在老朱時期,廢了丞相之後,國政儘數歸於朱元璋一人。
老朱也不是全知全能,因此他設置了一些顧問,也就是所謂的大學士,充當谘詢之用。這就是內閣的濫觴。也就是說老朱遇到了拿不準的事情,就叫來問問,平時他們不參與處置朝政,而且品級也隻有區區的五品。
後來老朱越來越嫻熟,顧問也就被扔到了一邊,柳淳入京的時候,就很少看到這些大學士了。
朱棣很早就不喜歡老朱事事躬親的作風,尤其是芝麻綠豆大的事情,怎麼能全歸皇帝處理?
朱棣打算將內閣擴充起來,除了谘詢之外,再負責一些瑣事,他就能全力以赴,處理大政了。
坦白講,朱棣最初是想讓柳淳擔任丞相,替他處理這些的,奈何有祖訓在,他沒法破壞。不能恢複丞相,把柳淳弄到小小的內閣,就太委屈他了。所以才有了讓柳淳成為衍聖公的打算。
隻是朱棣也沒有想清楚,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這些皇帝的顧問雖然品級不高,但是能夠影響最高決策,絕對不是一群可有可無的小角色。
畢竟治理如此龐大的國家,一個人肯定是很困難的,除了老朱之外,沒人敢嘗試。因此分權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且按照規矩,通常情況下,是距離皇帝越近的人,分到的權柄就越多。
六部尚書,比起內閣諸臣,天生就差了一截。如果說比內閣諸臣還親密的,那就是皇宮的太監了。
所以說老朱廢了中書省,內閣權力擴大,然後又放出了太監製衡內閣,形成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共同分割相權的格局,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此刻的朱棣就開了這個頭兒。
順便再說一句,最早的閣臣不一定都是大學士,像楊士奇這樣,以侍講一類翰林官入閣的,比比皆是。
隻不過後來隨著閣臣地位尊崇,入閣必須是大學士,而且為了表示尊重,甚至會加尚書銜。
到了後期,乾脆就加公孤師少,直接位壓群臣,統領百官,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所以說此刻的楊士奇,還隻是個小蝦米,實在是無足輕重。
不過柳淳既然知道內閣的潛力,就不打算輕輕放過他。
“王爺,內閣雖然品級不高,但是需要處理的政務種類繁多,內容涉及文武六部,有實有虛……固然需要閣臣文采過人,但是也需要閣臣能深刻理解朝政,這樣擬定出來的東西,才能合乎上意。一句話,既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氣!”
朱棣眼睛眨了眨,點頭道:“對,你說的太對了。俺朱棣就是個武夫,不喜歡之乎者也的。閣臣必須文辭簡單明了,不許賣弄,更不許肆意引經據典,要寫人話,要讓人看得懂!”
剛被提拔為閣臣,就讓朱棣來了一棒子,楊士奇被砸得暈乎乎的,他心說要不就算了,我還是去翰林院修書得了,這個內閣我不進了行不?
楊士奇正在遲疑之際,柳淳又道:“王爺,當初楊士奇在長沙參與了一些變法,隻不過程度不深,了解的也不算詳細。我打算讓他去落實這次的分田,腳底板沾了泥,走出了血泡,了解了民情,才能給王爺當好顧問助手,不知道王爺意下如何?”
楊士奇的想法直接被柳淳忽略了,官職太小,根本沒有發言的權力。
朱棣沉吟片刻,眼神放光,他突然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