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鐵樹做弓身,這樣材質的弓弦也足夠用了,但問題是他的弓身選用的是罕見的鐵樹,用這種弓弦有點狗尾續貂了,根本無法發揮出弓箭的最大威力。
自頂樓沒發現滿意的,吳中元又往下一層去,下一層就不是壇子了,懸掛的都是撐開的皮子,大部分是魚皮,餘下的是蛇類的皮子,他也分不清這些皮子到底屬於蛇類還是蛟類,這些東西也不是他的目標,於是繼續往下走。
以下各層存放的都是撐開的皮子,由於此前曾經硝製過,氣味都很刺鼻,便是百毒不侵,聞久了也感覺憋悶惡心。
這時候可沒有那麼多的防盜設施,最主要的是這時候小偷兒很少,夷人也想不到有人會跑來偷東西,偌大一座石樓,隻在門口有兩個族人看守,塔裡一個人也沒有。
吳中元自頂樓下到底樓,又從底樓回到頂樓,沒有尋到堪用的弓弦,吳中元有些沮喪,本想取一根較為堅韌的湊合著使用,想了想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湊合可不是個好習慣,這是賤根之緣,一個人一旦開始湊合,那就徹底完了,徹底廢了,吃不到羊肉就湊合著吃豬肉,買不起大房子就湊合著買個小的,找不到滿意的伴侶也湊合著找個一般的,一步步的降低標準,最終結果就是眼界越來越低,過的越來越窩囊。
正所謂格局來自堅守,品位源自挑剔,不管做什麼都要堅守自己的初心,保持自己的格局,為了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去不懈努力,絕不能因為目標有難度而降低標準。
此前老瞎子已經告訴過他夷人祖墳的所在,就在城池北麵的山洞裡,但吳中元並沒有直接往北去,離開石樓先往高處飛,到得高空再往北移動,雖有青龍甲護身,城中那些安插著明晃晃箭頭兒的強弓勁弩還是令他很是忌憚,這些大家夥的力道肯定十分驚人,若是挨上一下子,便是不死也得疼上數日。
死人和活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夷人祖墳所在的山洞位於城外,是一處天然的巨大山洞,外麵沒有石門,是敞口的,洞外有專門的守陵人,但守陵人的作用也隻是防止野獸進入山洞,而並不是為了防止敵人侵入,畢竟祖墳和祭壇不是一個性質,祖墳隻是安放先人棺槨的地方。
由於山洞無門,自遠處就能看到山洞裡發出的幽幽紫光,自然界中的所有色彩都是由紅黃青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紫色亦然,它是由紅和藍組合而成的顏色,紅屬於暖色,而藍屬於冷色,這兩種顏色混合而成的紫色兼具冷暖色調,給人以既凝重又肅穆的威嚴感覺。
山洞周圍有樹木,吳中元借著樹木的遮擋遠遠的觀察山洞裡的情景,這處山洞比他想象的要大的多,裡麵密密麻麻的擺放著很多棺木,由於夷人的身形都很高大,死後所用的棺木也比常人要大,這些棺木都由木頭打造,此前可能浸泡過油脂,停放多年仍然保持完整。
在山洞正中有一處人為搭建的石台,石台共有九層,頂層的平麵兒約有一張八仙桌大小,那盞發出幽紫光芒的油燈就在石台的最高處。
說是油燈,卻與尋常燈盞大不一樣,燈座是一個三足的青銅鼎,個頭兒也不是很大,直徑可能還不到五十公分,青銅鼎的上部有一層白色的金屬覆蓋,白色金屬正中有個小圓孔,燈芯自小圓孔裡探出,燃燒所產生的是紫色火焰,這盞油燈最大的奇異之處是燈芯燃燒時所發出的光亮宛如一條昂首探爪,想要攀雲升空的小龍,隨著燈芯的燃燒,那條小龍一直在探爪向上,隻是受燈芯局限,不得脫離油燈。
墳墓裡的燈是有說法的,名為長明燈,其作用是為黑暗之中的先人指路照明的,滅了人家的長明燈等同掘了人家祖墳,若是知道是他乾的,人家肯定是要尋仇拚命的。
按照他此前的想法,隻是偷些燈油,並不想偷走油燈,但是這個青銅油燈的上麵有層白色金屬覆蓋,而且連接處貌似是熔在一起的,根本無法盜取燈油,想要取油,隻能連油燈一起偷走。
除了犯愁,吳中元還有些許疑惑,像這種樣式的油燈後期根本無法添加燈油,難不成這盞油燈點燃之後就一直不曾添加燈油?
雖然有顧慮,吳中元卻沒打退堂鼓,這時候兩個守陵人就坐在洞口外麵,得等他們離開之後再動手,雖然他有足夠的偷盜理由,卻並不影響這件事情的性質,拯救世人行善積德的同時也在缺德造孽,最好還是彆讓人看到了。
他的運氣不錯,沒過多久兩個守陵人就起身解手,他們自然不能自洞口撒尿,而是往東麵去了。
二人離開,吳中元立刻動手,催動青龍甲疾衝而入,上得石台,吸氣就吹。
一吹,不滅。
再吹,還不滅。
情急之下用手去拍,雙掌對合,光亮消失,但雙手一分開,油燈又亮了。
紫光短暫消失驚動了洞外的守陵人,此時外麵已經傳來了二人的呼喊,雖然事發詭異,吳中元卻顧不得多想,一手抱起那盞油燈,一手捂住燈芯,轉身就跑。
他穿戴了青龍甲,手部有甲片保護,便感覺不到燈盞和燈芯的炙熱,出得山洞,右手再鬆,燈盞再放光亮。
守陵人的眼睛剛剛適應了黑暗,光線突然又出現了變化,二人不得立刻適應,紛紛歪頭閉眼,吳中元趁機踏地升空,握住燈芯往東疾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