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看李昀上朝第一天就跑得快, 其實他從奉天殿離開後就去了大殿之後的秘閣。估算了下時間門,大明朝第一任七位秘閣長也快過來了。
大約一盞茶的時候,秘閣的大門第一次被正式推開。
鄭左生年紀最大, 仕林聲望最重,因而也走在最前方。
“老臣拜見陛下。”
鄭左生在秘閣大門敞開之時就立身之正,直至一步步踏入其中。
騫珪等人在鄭左生之後跪下行禮。
李昀坐在長圓桌的主位, 笑道:“起來吧,我知道你們會來, 也有很多事要問我。”
七人慢慢起身, 又聽李昀開口, “坐, 這七個位置就是給你們準備的。以後秘閣之中商議事務, 有些時候恐怕要半天一天, 你們也吃不消站或跪,還是坐著舒坦。”
要是其他皇帝搞這一出, 那肯定會有人喊不合規矩,不合規矩。
可李昀不同。
這麼多年,李昀做事一直很‘出格’, 他們這些人跟李昀共事十多年了, 早已習慣他的處事風格。再則,這麼多年來,李昀一向是看似‘出格’, 實則做事都是大有深意,最後呈現的效果都極好, 可以當得一句聖明之主的誇耀。
況且現在的李昀是攜開國威嚴,又有真龍現身獻上玉璽,可以說是民心儘歸的大勢在身。這樣的皇帝, 就跟當初的始皇帝一樣,隻要他活著一天,誰又敢多做什麼事呢。
鄭左生內心也有些感歎。
當初的幼兒稚子,到如今是一位真正的帝皇了。
“謝陛下。”七人行禮之後,按照桌上已擺放好的姓名牌儘數落座。
稍一落座,鄭左生就率先開口,“陛下,今日奉天殿秘閣一事所述不多。但觀陛下所言,怕對設置秘閣也思慮多時了。臣不解其意,有些事想要陛下解惑。”
“鄭公請說。”
鄭左生環視了一圈,知道一切疑問由他詢問最好。
在場七人,燕箏、鄧羌兩人對陛下忠心耿耿,就算有疑惑也不會多問,怕是一心要做陛下的孤臣、忠臣。
孫亞、馬賢都是降臣,加之陛下權勢隆重,鄭左生猜這兩人日後在秘閣之中一定小心萬分,也隻會隨著陛下的心意辦事。
範旭小心謹慎,一貫的原則是雖然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可若是陛下另有主意,他便立即更改意見,從陛下的心思角度出發再提意見。
至於騫珪,鄭左生知道他的宏願,他一直以諸葛孔明與劉皇叔的君臣之得為榜樣,是想君臣想得千古留名的。況且這些年陛下對騫珪實在不薄,騫珪的忠心並不輸於鄧羌等人。之前處理並州事務,他與範旭二人殺了多少世家豪族,真可謂是絕了自己後路。
倒是唯有他,其實這些年大多在四方書院之中教書,偶爾在新聞部的報紙上發表一些文章,並未做多少實事。
陛下選他入閣,最主要還是看重他的名望。本來崔定也合適,可崔定這兩年身體太差了,稍稍久站都不行,自然無從說起入閣了。
而且他年紀也不小了,騫珪等人的政治生命還很長。他的話,恐怕在秘閣兩三年後也該請辭退下去了。
所以於公於私於情於理,他開口最合適。就算說得不妥當,反正他退得快,機會可以留給年輕人們。
“臣想問陛下,這秘閣開設是因如今天下未定的一時之故,還是徹底立下宗法,大明國以後皇帝儘數如此?”
“我有意一直延續。”李昀笑道。
鄭左生稍稍一愣,內心也升起了一些波瀾。
依照李昀的聖明,鄭左生不信他看不出來,秘閣的設立其實很大程度限製了皇權。自古以來,朝堂之爭大多就是因為皇帝在為了自己的權力跟臣子們互相扯皮。
皇帝厲害,那就壓製臣子,皇權達到頂峰。國家貧弱,皇帝怯懦或者愚笨,那就皇權旁落。
歸根結底,皇帝最怕的就是臣子拿走了他的權力。
當然李昀是不用擔心這一點,以他的聖明與君威,這秘閣中人又有誰會跟他唱反調呢。
可問題是他不擔心自己的子嗣後代麼。
不是每個子嗣都會如他一樣天生聖皇,也不是每個臣子都如騫珪等人一樣忠心耿耿。
李昀看出鄭左生的疑惑,反而認真道:“鄭公,我登基之前其實思慮很久。我設立秘閣無外乎兩點原因,一則是想保持州府之時的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