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誌》有之:‘言以足誌,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孔子都說,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所以古代科舉應試,文采很重要。
貼經可以死記硬背,雜文和策論僅有過人的觀點可不行,文采少不了。
不同於現代的白話文,要用文言文將自己的見解看法表達出來,像《爾雅》這類收集了豐富古漢語詞彙的辭書,需要默記於心,更要熟練運用,而這些都離不開日常積累。
指望考試前來一個臨時抱佛腳根本不可能。
劉辰星也就不行緊張的考前複習,如平常一樣該怎麼練字背誦就怎麼來。
如此,旬日轉瞬即過,今年的進士科縣試就近在眼前了。
參加縣試的考生,隻能在籍貫所在的縣份參考,試官由該縣的縣尉擔任,考場則設置在縣衙門。
安家村雖離青陽縣城不遠,約半個時辰的路程。
但試有三場,每場一天。
試日,從卯時起,酉時收卷。
卯時為晨五時至七時,酉時為晚五時至七時。
也就是說縣試,要從清早考到晚上,並且連考三日。
為了不讓時間都耽誤在路上,也保證有充沛的精神應考,劉辰星索性提前一日住到考場附近。
顯然,和劉辰星一樣想法人的不少。
寒窗苦讀十數個寒暑,乃至數十載,付出了太多,也不在乎考試期間這幾日的食宿費了。
是以,隻見這日前往縣城的官道上,儘是頭戴黑色襆頭,身穿圓領長袍的白衣考生。
他們大多隻身背行囊,有三五認識的考生,一同趕路。
也有少數富裕的考生,騎高頭大馬,一旁有書童背行囊步行。
當然還有劉辰星這種年紀太小的考生,由家裡長輩陪同。
不過放眼望去,官道上皆是男性考生,當得知路上竟有女考生,不由圍了過來。
“好些年了,我們縣又有女郎要參加科舉啦!”
“不知天高地厚,女子參加什麼科舉!?這不是胡鬨麼!”
“不知道要參加科舉的女郎是哪位?”
眾人議論紛紛,但更多的還是好奇。
畢竟自開女科舉以來,除第一屆有女皇放水之嫌,倒出了不少女舉人,等到第二屆和男子同場競技以後,女考生能過縣試的全國罕見,更不說州試。
又兩三屆考下來,女考生幾乎都在第一場縣試便敗北而歸,久了也就沒有女考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