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好拜訪禮,爺仨又在街邊攤子上吃了冷麵,方問了路找到大姑婆老劉氏家的布肆。
也是運氣好,大姑婆老劉氏和大爺爺竟都在。
一時,在布肆門口寒暄過,來到後麵的庭院說話。
一張長木桌,大姑婆和大爺爺各坐兩段,兄妹倆坐一側,劉千裡和姑家表兄又坐另一側。
待女仆拿了井水裡冰過的烏梅汁分與眾人,老劉氏道:“我想著青山和阿星赴考,你們準要來我這一趟的,住家的地方不好找,但布肆很好找,便隔三差五來布肆轉轉。”
當年分家多虧大姑婆老劉氏,對於這位長輩,劉辰星還是很喜歡,又見老劉氏頭發白了一大半,心中有些感慨,便道:“大伯每次州試,都是住您這,我們父子三人再來打攪就不好了,又要備考,這才拖到今日才來。”
聽到劉辰星說考試,就想到早傳遍全城的州試榜單,老劉氏臉上的皺紋立馬笑開了花,“你們大伯好像臨考前扭傷了腳,沒發赴考,也就沒來。”
說著抿了一口烏梅汁,接著就是話鋒一轉,“不過也幸虧沒來,不然來了有你們兩個侄兒侄女做對比,他這個考了十多年的老舉子,還有什麼臉。”
難怪一直未見到大伯參考,原來竟是這樣,兄妹二人對視一眼。
又聽大姑婆老劉氏如此不客氣的話,劉辰星簡直想給她立大拇指了。
不過人老了最念親情,劉老丈到底是她一母同胞的幼弟,老劉氏這就歎道:“我和你們大爺爺年紀大了,安家村也回不了幾次了,希望經過這一回,你們阿翁能醒悟,彆再一味慣著劉萬裡了。”
都直呼劉萬裡其名了,顯然對劉萬裡十分不滿。
然劉辰星兄妹倆是小輩,劉千裡又是幼弟,卻不好在外麵說劉萬裡不好,隻能沉默以對。
老劉氏雖上七十了,但腦子還是好使,見狀自是明白,便轉了話道:“如今可好了,我老劉家出了你們兄妹,也是光耀門楣了。等你們以後中了進士,再做了官,不僅老劉家從此成了官宦人家,就是我們這等商戶也因著沾親帶故少受些欺辱。所以,這筆錢你們一定收著,不算太多,就二鋌金,用作你們兄妹以後的考資。”
說著,讓獨子拿出早備好的小木盒放上桌。
又恐爺仨不收,補充道:“省試要去長安,那樣樣都離不開錢,還聽說一年上千舉子彙聚長安,可每年中進士的還不到三十人。大姑婆知道你們兄妹有大才,可萬一一年未中,要多考幾年才行,這兩鋌金也能解燃眉之急。再說大姑婆也是有私心,就是望你們將來中了進士,能多照看我們這等商戶人家。”
就是恐受大姑婆太多資助,他們才一直沒來。
可如今話都說到這份上,他們如何再拒絕?
何況正如大姑婆說的一千多個舉子才錄取三十不到,他們又能確保一次就中麼?才學如柳阿舅,也是數年才得以高中進士,又何乎他們?考資自是越充沛越好。
劉辰星一番思索間,又念及彼時寒門子弟進京趕考費用,多來自己親戚相幫,終是向父兄暗暗點頭,示意收了那兩鋌金,也就是一百二十貫錢。
但買成衣這話卻再不敢提了,實在怕老劉氏再不收錢,爺仨隻得提前離開,兄妹倆去其他布肆各置辦了一身行頭赴宴鄉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