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跟著走,一邊聽柳文蘇為他們講解介紹。
多年後回憶對龐大長安城的最初印象,永遠都是這一天下午柳文蘇口中的長安。
長安城87平方公裡的麵積,分為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宮城,位於長安城北門,是皇宮所在地,聖人上早朝、批閱奏章、及後宮都在此。
皇城,在宮城的南麵,與宮城隻隔了一條寬440米的橫街。這個地方是朝廷衙署所在地,相當於現代老百姓所說的政務廳。
而除了宮城和皇城外的所有地方,就是外廓城,是百姓官吏居住區與工商市肆所在地。
作為一個普通人,皇城和宮城自然不能隨便進出,外郭城才是老百姓們主要生活的地方。
長安的外郭城和一路所見的州縣之城其實在概念上大同小異,都是有坊組成,不過長安的外郭城就大太多了。
南北向大街8條,東西向大街14條,將長安內的居民區分割成108個大小相當的方塊,使整個長安城呈現類似棋盤的布局。
這108個方塊,就是108個坊,坊的四周建造了寬3米左右的坊牆,一般四麵開門。每坊由坊正負責開關坊門,左右街使負責治安,並在坊角設置武侯鋪,就是現代的街道派出所。
總之,長安外郭城其設置和管理,和劉辰星熟悉的青陽縣城、住過一段時間的貝州城幾乎一樣。
這時,柳文蘇又說到了坊的分布,“由於朝廷位於長安城北,所以王公宗室大致住在宮城皇城周邊的坊,大多數人則住在城南。”
這個好理解,現代城市都有個富人區和普通市民居住的生活區之分,劉辰星點了點頭,接著“坊”問道:“阿舅,聽說平康坊是舉人、選人還有到京述職官員的聚集地,那我們住的坊離平康坊近麼?”
劉青山正為錯身走過的一個人乃紅發外國人而驚奇,但一聽“平康坊”三字,他眼睛立時一亮,也不東看西瞧了,就盯著柳文蘇。
這個時候,互懟的兄妹倆就出奇的一致了,望著他的眼睛裡寫滿了期盼。
柳文蘇嘴角弧度不變,眸中的笑意卻淡下來了,輕一挑眉道:“確實,平康坊是來長安的各類人最常去之地,同時也是長安最大的妓院聚集地,堪稱銷金窩,且出坊門右側就是東市,你們阿舅不過一九品芝麻官,可沒那經濟實力住到平康坊周邊去。”
劉辰星求生欲強烈,察覺柳阿舅的神色不對,她立馬轉了話鋒道:“阿舅,阿星是想說禮泉坊,聽說禮泉坊有很多飯店食肆,阿星最想去禮泉坊了!什麼平康坊,那是什麼地,沒意思的很!”
對於劉辰星見風轉舵的能力,柳文蘇早在其四五歲時就見識過了,沒想到如今還是和小時候一樣,心中一悅,也就不再多言“平康坊”,順其意轉移話題道:“阿舅後日旬休,到時就帶阿星去禮泉坊好好吃上一頓,也當為你們兄妹接風洗塵。”
聞言,劉辰星頓時鬆了一口氣。
柳文蘇又道:“好了,阿舅住的地方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