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已經給出意見了,但最終排名還得盧範這個刺史決定,遂道:“您請審閱。”
聞言,盧範心中一沉,五位下屬一致認同,那證明這位女舉子多為策問答卷中最出色者。
他盧範與這女舉子也無仇怨,且他盧範再不喜歡寒門子弟,不喜女子不安於室,非要湊一腳參加科舉,但也不會為難一個小娘子,既然都說好了,解元便解元,隻是一想到那完全按照他心中所想寫的策文,不由道:“好,我再審閱一二。”說罷,也不坐,直接拿起一卷試卷,就站著看起來。
屬官卻不由訝然。
他以為盧範會就這樣認了此女舉子為解元,未想盧範竟然還要審閱,前兩年他可是從不看寒門舉子的答卷,一律交給他們評審,隨之又一想盧範此人雖心高氣傲,但對才學還是看重,而此女舉子所答策文確實出彩,便也斂下訝然,就捧著餘下三卷策文,在一旁等盧範審閱。
下一篇策文是關於人才選拔的策問,題亦是他所出。
隻見答者對:鳳德方亨,必資英輔;龍光未聘,實俟明君……戔戔束帛,指邱園而畢陳;翹翹車乘,望林泉而載轄……豈直高尚之士,遙集於台司;衡泌之儔,喬遷於鼎識。謹對。
時下追求華麗的文風,盧範不免受其影響,見這道對策雖然內容並無可取之處,隻是泛泛而談,卻幾乎都是用典引句,字雕句琢,文詞華美,可見答卷的舉子對各種曆史典故如數家珍,詞彙量豐富,他當下微微點了點頭。
又打開下一篇閱之,乃屬官所出的策問,是一篇關於士、農、工、商四行的問題。
策文都有一定的格式,以“對”開頭,已“謹對”作為結尾。
是以,開篇即——對:出震登皇,垂衣裳而馭籙;乘乾踐帝,順舒慘而字氓。
又見其後言道:故農為政本,兩漢舉力田之勤;財用聚人,九市列惟金之利。
看到這裡,盧範不由露出一個笑容,比起上一篇完全辭藻堆疊的這種時下最為興盛的對策,其實他更喜歡這種觀點明確的,這篇觀點就很不錯,認為“農為政本”、“財用聚人”,各行各業人員的分配都應根據具體的情況而有所變化。
盧範此人也是聰慧之輩,看了三篇下來,便知這位女舉子答題頗為技巧,為了通過,既有迎合時下主流策文風格的,亦有言之有物的。
一時看下來,不覺興趣越發濃烈,連忙拿起剩下兩篇策文仔細看完。
良久,日頭不覺偏西,長安響起了宵禁的鼓聲。
盧範將手中的策文試卷遞給屬官,終是開口道:“解元,就她吧。”
說完,餘光瞥見試卷上的舉子信息,“劉辰星”三個筆力遒勁的大字映入眼底,隨之即“女”這個信息,心中方才改觀的印象頓時蕩然無存,他搖了搖頭,不再多置一詞,負手走出公堂。
今夜平康坊,他還有約。
如今宵禁鼓聲已起,他得快馬加鞭趕去才行。
唉,都是這個女舉子,一個小娘子安心待嫁即可,非要參加科舉,徒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