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紙條(1 / 2)

寒門鳳華 西木子 3455 字 11個月前

() 這時的科舉尚在起步階段,閱卷也還沒有形成係統的製度,批卷方式也比較簡單。

在評閱試卷時,考官隻需要在回答正確的卷子上,大大寫一個“通”字;在回答錯誤或沒有回答的卷子上,批一個“不”字,考生的命運就在那一刻被定格了。

由於程序簡單,把關不嚴,這就給考生的錄取之路,提供了“便利”。

也就是說,考生能否及第,和卷麵成績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社會聲望和人際關係。因此,考場外成了考生們發揮“餘力”的關鍵。

在開考前,很多應試的舉子帶著自己的大作,特意登門拜訪那些權貴和知名大儒,以期獲得這些大人物的推薦,進而順利金榜題名。

然,因一年前魏王抨擊科舉不正風氣,導致今年“行卷”、“請托”之風一夕之間消失殆儘,加之有不少人盯著今年的省試,少不了要重新重視卷麵成績,至少不能再出現去年戶部尚書之子陳義則那種情況。

策文五篇,三篇通過方為合格,陳義則卻隻答了兩篇,竟然金榜題名,還名列金榜第三,這等明晃晃的把柄,不是自找死路麼?

閱卷官為今年知貢舉戶部侍郎姚崇正,以及吏部侍郎楊貫之、禮部員外郎韋易仁、左司郎中曹敬、中書舍人賈章等四位同考官,他們都是四、五品官階的大員,可謂官場老油條了,彼此自是心照不宣,不論舉子的社會聲望和人際關係如何,首先五篇策文未答三篇者,一律批一個“不”字,視為落第。

這樣一來,加上第一場和第二場考試淘汰下來的,真正能進入最後角逐的舉子不過三百六十人,乃參考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其中女舉子更是隻剩下五人而已。

因為按照慣例每年都會酌情讓一個女舉子上榜,女舉子人數又少,加之考官曆來對女舉子的不重視,一般情況下都會先閱完男舉子的試卷,再看女舉子的試卷,最後定排名。

在今年這種非常時期,五位考官既是暫被栓在一起,又彼此監督防備,遂為防自己無端擔上責任,自是一切按照舊例為好。

於是,五位同考官都有誌一同地忽略了今年女舉子十分不同,有一位乃雍州解元,仍然照舊先閱男舉子的試卷。

五位考官,閱三百五十五份試卷,閱卷工作量並不算大,又到底受多年來以社會聲望和人際關係錄取的影響,不過三天時間,便無甚爭議的選出二十七名男舉子最終及第,甚至五位考官還十分意見一致的排出了前十名。

到了第四天,五位考官才準備批閱碩果僅存的五位女舉子試卷,並打算一起確定了最終榜單名次。

得益於科舉閱卷差事,五位考官都不用清早八早的去上朝,不過這期間卻得食宿在皇城裡的尚書省衙門。

這時的公務員待遇還是很不錯的,從中央到地方的官署都是有公務員食堂,上班的公務員們都有公家飯吃,五位考官們這幾日還因食宿在官署,有專人送朝食到暫住的房間。

五位考官住在一個院子裡,公廚的庖人也不會厚此薄彼,看著現在正是倒春寒,天氣冷得很,就給幾位考官大佬都做了羊肉湯和麥麵蒸餅。

恐湯冷得快,五位雜役雙足疾行,分彆來到五位考官的門前,道:“相公,朝食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