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星想了想,還是將木匣子遞了上去,麵帶感激道:“這是學生所備之禮,匣內有兒的拜帖,就勞煩轉呈了。隻是不知薑公何時在,學生也好再次登門拜訪。”
男仆見劉辰星至始至終對自己都客氣,沒有半點因為自己是仆從而有所輕視,尤其是在自己都客氣相待之後還能繼續這樣,與以往拜見的文人舉子鼻孔裡看人不同,心中一舒坦,又見劉辰星說起話來兩個梨渦帶出,看著和善可親,到了嘴邊的一貫應付之詞就是一改,道:“過幾日就要忙農事了,所以薑公趁著現在農閒,便去不遠處的樂遊原上的觀音寺會友小住數日。”說時,接過木匣。
劉辰星心領神會,趕緊叉手一禮,致謝道:“多謝告知,告辭。”
男仆站在門口得意了一下,他告知了什麼,住在這裡的人都知道,為了不受國公府的人打擾,正月期間,郎君都是要去住到觀音寺躲清閒的。
所以,他這話也不過隨口一句,找其他地方多問一下也能知道,但對他態度好點,也能少跑幾趟冤枉路不是?
男仆想到那些被自己慣常拿話打發,導致連跑多趟路的清高文人舉子們,他揚起下巴笑了笑,這才轉身回了院子。
古有劉備三顧茅廬,那今日就有她阿星三尋薑公。
劉辰星看著關上的院門,她踩著馬鐙就是一個翻身上馬,打馬小跑向樂遊原上的觀音寺。
無論是八卦時代的現代,還是消息閉塞的中古時代,哪個時代都不缺吃瓜群眾。
據說樂遊原上,最出名的莫過於長公主的彆院。
而同樣建在樂遊原上最高處的觀音寺,還是和長公主有關。
觀音寺,原名靈感寺,為前朝末帝所建。
高宗胞妹,女皇的嫡親小姑子,已逝的平陽公主當年患病,得一和尚朗誦《觀音經》祈佛保佑得愈,平陽公主故奏請複立為觀音寺。
不過,長公主和觀音寺的關係,當然不是因為平陽公主乃長公主的嫡親姑母,而是長公主在嫁給晉王之前,還嫁過一次人,所嫁之人正是平陽公主的幼子袁參。
奈何袁參當年被卷入謀反案中,病死獄中,這才有長公主再次下嫁女皇的侄子晉王。
長公主與袁參乃姑舅表親,二人自幼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感情自是非比尋常。
是以,自四年前長公主在三十歲生辰之時,要了樂遊原最高處修建公主彆院,長安城裡就有傳長公主難忘表兄前夫,這才把彆院修建在觀音寺旁,尤其近一年長公主與晉王徹底鬨翻後,搬到公主彆院長住了,這個傳聞也就越演越烈。
要問劉辰星一個成天足不出戶的考生如何知道的如此詳細?
很簡單,她是劉大娘火鍋和劉大娘麻辣燙的最大股東,店鋪又在達官貴人、文人舉子聚集的平康坊,來往的食客更不乏有這些消息靈通又活躍之輩,便在進食時談論一二,她也就跟著知道了。
如此,她也算歪打正著,成了足不出戶,也能知道不少事的小靈通。
想到以後劉大娘火鍋店不定真能像電影電視劇裡演的,發展成收集情報的地方,然後給阿舅和阿兄提供一些有利消息,劉辰星就不由得意,不過這些都還是後話。
且說一路快馬加鞭的跑到樂遊原最高處,忽見前方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身影,劉辰星頓時瞪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