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策問舉子(2 / 2)

寒門鳳華 西木子 4183 字 11個月前

隻見雪白的卷紙上寫道:

“屠釣關柝之流,鳴雞吠犬之伍,集於都邑,藎八萬計。然則人無求備,物各異宜,十哲殊科,八能異術。鹹資對策,則絳灌之器或沈;必俟公求,則許、郭之才難遇。選賢取士,應有良規。”

這是一道關於選拔人才的策問。

題目直觀明了,例舉出了“屠釣關柝之流,鳴雞吠犬之伍,”的事例,說出了“人無求備,物各異宜,十哲殊科,八能異術”的客觀事實,要求考生回答具體應該按怎樣的方式選拔人才。

策題甫一看完,殿中儘是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

劉辰星的嘴角卻是微微一翹,她對女皇的認識更深了一層。

應該說女皇不愧是女皇。

如今詩詞歌賦在科舉中的比重雖日益增大,但科舉依舊是以“策”取士。

他們二十八名考生皆是在省試第三場的時務策考試中出圈,最終走到了殿試的考場。

而女皇此試策卻是對其試策的考試製度本身進行反思,女皇提出試策對不善言辭的有識之士不利,尋求更科學、完備的求賢之法,可見女皇的求賢之心,實是熱切而真誠的。

一念感慨完女皇出此策題的目的,劉辰星靜下心來,開始思索如何答題。

與此同時,餘下的二十七名考生在驚訝於女皇居然對時下策文考試重文詞浮躁華麗提出質疑後,也各自有了想法,開始在草紙上揮毫潑墨。

一時間,鴉雀無聲的含元殿內響起了筆在紙上沙沙作響的聲音。

劉辰星不受其他人的影響,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

毫無疑問,要對現行的科舉之法給與支持。

受時代所限製,現在科舉製度的衍生已經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她前世所在的那個世界,科舉貫穿於整個封建社會,可見科舉即使有弊端,卻也是最適合封建社會存在的一種選拔人才製度。

所以,她的對策要肯定以策試人的傳統。

既然要肯定“以策試人”,又要提出更科學、完備的求賢之法,那隻能在現有的製度上給個前提。

是什麼前提呢?

劉辰星執其筆,蘸了蘸墨,在雪白的宣紙上寫下了四個大字——人儘其才。

有了對策的方向和前提,如何對策也在腦海裡生出。

知道了該怎麼答卷,劉辰星微微一笑,正準備在草紙上揮毫潑墨的答題,身邊傳來了細微的腳步聲,有宮女和太監端了今日的午食過來。

看著漆紅的食盤放在自己的長案前,劉辰星這時才後知後覺,原來已經到了午時。

劉辰星未執筆的左手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腹中,今早起來的早,在永崇坊西門吃了一碗羊肉餺飥,到這會兒已經一大上午了,確實有些餓了。

又想到思路已經出來,知道該怎麼對策了,劉辰星也不委屈自己,放下手中的筆,開始用宮中提供的禦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