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靈光一閃,腦海裡隨之閃過崔堯在劉辰星之事上表現的與眾不同,為此他還頗為重視了一番,休書一封給兄長讓他可以從他們五姓七宗尋阿堯之妻了,然此一時彼時,他們士族也許到了也該動了一動的時候了……
但剛有想法生出,眉頭尚不及鬆開,又念及劉辰星與魏王的流言蜚語,眉頭已然又緊皺了起來。
罷了,雖要未雨綢繆,也無需急在這一時。
有些事還得慢慢再看,女皇要削弱士族到哪一步,劉辰星這樣的寒門子弟又能走到哪一步。
種種念頭,催相也不過幾個轉念之間而已,現在已然調整好心態,隻等聽女皇下一步打算。
女皇見眾人俯首聽命,她微微一笑,道:“朕乃一俗人,和天下人大多一樣,亦喜歡附庸風雅,愛好有文采的雜文。但劉辰星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兒都知道‘誠理達而義舉者,勿以文害言;詞婉而論深者,勿以言害意’,直指意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以,今後科舉取士,閱卷的評判標準,當以文章的深意為重,其次再注重文辭。”
聽到女皇說出目的,重朝臣依舊不予表態,隻作俯首聽命。
增開殿試這樣削弱他們權力的政令已經昭告天下了,僅僅閱卷評判標準會是今天女皇朝會的目的?
顯然不會這麼簡單。
果然,隻聽女皇又道:“此其一,乃科舉要改善之處。其二,便是科舉舞弊之風!”
又是科舉舞弊,戶部尚書想到兒子因為舞弊一案至今在長安都被人恥笑,他心中微微一沉。
戶部尚書到底是正三品大員,戶部的最高長官,女皇還是給其麵子,並未詳細言之,隻道:“近年來舞弊風波屢禁不止,今年更出現了汙蔑,看來現行的科舉製度的確有待完善。而三日前增開的殿試,便能有效的遏製舞弊之風,不過具體細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殿試乃柳補闕最先提議,魏王近兩年一直受朕命抓科舉一事,這次閱卷期間,魏王也提出了如何規避閱卷過程中的舞弊行為,想來眾位也有耳聞。是以,完善殿試及防止科舉舞弊事宜,就交由魏王主導,柳補闕從旁協助。”
“喏。”魏王和柳文蘇在坐榻上叉手一禮,雙雙低頭應道。
見狀,女皇一笑,問在坐朝臣道:“此乃朕的想法,爾等可還有其他諫言?“
增開殿試已經勢在必行,女皇勢要將人才選拔之權收回皇權,而且這樣一來確實可以避免科舉舞弊,他們還有何其他意見。
眾位朝臣自是紛紛複議。
女皇麵露欣慰,語氣也少了先前的威重,道:“增開殿試非同小可,如今有爾等支持,朕也可以放心了。隻是這隻解決了一項,從文章中如何選拔有才之人。可朕這三日來每次看到劉辰星策文裡‘人儘其才’這個核心論點,朕就寢食難安,總認為會埋沒人才。“
說到這裡,女皇話一停,看向眾位大臣。
在座朝臣心中有數,知道女皇今日最終目的來了,不由正襟危坐,更為聚精會神的等待女皇所言。
女皇看著禦案下一眾不動神色的朝臣,鳳眸微微一睞,也不為難眾朝臣,讓他們一一提出如何更好的選才,就看向了一旁的劉辰星,道:“劉辰星,人儘其才是你提出的觀點,你又是鄉貢舉出身,乃從一介庶民科考至今,這一路上,應該遇到不少有才之識,因為其出身以及現行的科舉製度影響,而懷才不遇。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你就大膽說一下你的觀念,如何人儘其才,科舉還能如何再改革。”
頓了一頓,又補充道:“儘管說,今日所言,朕皆赦你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