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出現在劉辰星眼前的,就是書架上一袋袋、一堆堆、一軸軸、一柱柱類似於考試卷子的東西。
紙張脆弱,很是容易損壞,這些“卷軸式”的書籍也就少不了裝書的布袋子了。
這些裝書的布袋子,袋口都是開著的,從袋口可以看見裡麵裝了五支或十支書軸。
看著這密密麻麻的布袋子,還有露出袋口或五支或五支的書軸,劉辰星分外懷念現代的書籍,一目了然就可以知道每本書是什麼。
好在這些露出袋口的書軸上還吊著標簽,上麵標識著這一卷書的內容和次序,不至於兩眼抹黑的瞎看。
劉辰星這就隨手拈起一個標簽來看,入手沉甸甸的,再仔細瞅瞅,沒錯,象牙做的書簽!
今天目睹了史館從裡到外的華麗風,劉辰星對著象牙標簽已經波瀾不興了,確定了書簽是象牙質地,便仔細書簽上的文字,隻見上書:“《周書:百官誌》之史館。”
見字,不由眉毛微挑。
看來她和這史館還真有緣。
隨意翻開一本書,都能翻閱到本朝關於史館的記載。
沈氏開國皇帝高祖,建立齊國。
女皇改朝換代,改大齊為大周。
所以,這卷百官誌之史館,應該是女皇登基後新編。
既然拿出來了,那就將這卷記載史館的書軸從布袋子裡抽出一卷。
現代出生於八五後的人,應該有共同的一段記憶,小學發了課本後都會包上書皮,這卷書軸也是,寫字的宣紙背麵裝裱在一層米白色布帛上,這層布帛做的書皮上還另有一條絲帶捆著。
對於這種樣式的書籍,劉辰星讀書至今十年了,早已熟悉,隻是沒見過這樣精致的罷了,不由帶了一分仔細認真去解開絲帶。
隨之,她右手捏住布帛式書皮的首端,左手慢慢展開,就見黃色宣紙上一行字跡工整的楷書越入眼簾。
“掌修國史,不虛美,不隱惡,直書其事。凡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繼代之序,禮樂師旅之事,誅賞廢興之政,皆本於起居注、時政紀,以為實錄,然後立編年之體,為褒貶焉。既終藏於府。”
寥寥數語,史館的存在和作用躍然眼前。
不諂媚奉承,亦不隱藏惡,隻客觀地陳述事實。
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宗廟繼承……世間之事皆以實錄。
劉辰星握著書軸的手不由一緊,心中澎湃。
這就是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