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著書,教人據險以自守!
書是老鴉渡的耿雍送來。兩人因馬桶結緣,平日多有書信往來。已成好友。劉備想了想,便又去信一封。
打聽安平國的崔尚書其人是其一。其二嘛,也想詢問耿雍清溪水路之事。
若確定水路通達,建清溪渡口的意義,就非比尋常了。
村中物資人手,皆可由水路進出。省時省力,方便快捷。這個時代的渡口,人流彙聚,物資通達,根本就是一個大的集市。跟村社還不同,這個渡口野市,日迎八方客,就沒有說閉市的時候。
雖說清溪口水路單一,野市估計難成。不過隻要能方便鄉裡,這錢也就算沒白花。
如若樓桑村有類似老鴉渡的耿氏製陶,這一類的特產,那又另當彆論。
何為特產?
就是我處有而彆處無,居家生活必備,不可或缺的特彆物。
樓桑村有什麼特產?
嗯,有我劉備。
鋪設最後一塊漢磚,陂渠也緊跟著完工。龍骨翻車引水入陂渠,穀地上方的坡地,果能辟良田數十畝。
族長誠不誆我。
新辟良田,水稻已來不及種。
等秋分後,與族人一並種一季冬小麥,還是可以的。
前麵說過。
兩漢時,農作物除了粟、黍等品種以外,稻麥廣為種植,已成主食。北方主產冬小麥,南方普遍植稻。據說,此時已有了雙季稻。漢水流域還出現了稻麥輪作的種植方法,一年兩熟。
這都是《四民月令》上所載,劉小胖未曾親見。
就劉小胖的經曆來看,北地無法兩熟。一個是品種問題,一個是季節因素。冬小麥周期出奇的長。而大漢朝的氣溫也遠低於後世。春短冬長。也有“光和六年冬,大寒,北海、東萊、琅邪井中冰厚尺餘”的記錄。
北地一年一熟,隻能如此。
那麼多的閒暇,用來乾什麼呢?
祭祀。
劉備真心覺得,這件事情超費錢。
彆的聚落都是如此,何況涿縣劉氏?
圍祠而居的便利,讓幾乎每一次的祭祀,都無比的隆重。作為整個族群的希望之星,劉小胖沒少出風頭。當然,對他來說是折磨。
老族長一語中的:死人享,活人受。
這就是宗族。這就是,漢室宗親。
信送出五日後,一葉扁舟順流而下,出野林,繞溪口,穩穩的泊在村頭。
小船上除了撐篙的船翁,隻有一身青衫的耿雍。
“劉備家在何處?”
“村東籬上有桑處,便是。”宗人笑著指路。
“多謝。”略顯吃力的背起一個鼓鼓的包袱,耿雍跳下船頭,轉身又道:“船家,你且先回。待明日此時,再來接我。”
“好咧。”老船翁麻利的撐篙離岸。
“劉備——劉備——”門環咚咚叩響。
單人單包,顯然是一次私訪。那些個複雜的禮儀,大可不必。不等劉備打開中門,耿雍就側身擠了進來。
“劉備,可知我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