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桑薪炭皆收。薪柴多用來燒鍋爐,供應熱湯暖氣。木炭則用來燉鍋、煮酒、薰衣。
除去薪炭,此時亦有煤炭。
時下,煤被稱為石炭、烏薪、黑金、燃石,《山海經》最早記述了煤的存在,稱之為“石涅”。
煤是先民最早利用的能源之一。戰國時便有將煤炭用於軍事的記錄。《墨子·備穴》:“百十每(煤),其重四十斤,然(燃)炭杜(佐)之,滿爐而蓋之,毋令氣出。”
西漢時,中原就開采並使用煤。後世在兩漢民居火炕,煉鐵遺址中,均發現了燃燒過的煤炭和未燃燒的煤餅。
說明劉備身處的時代。中原已將煤炭作為取暖能源和煉鐵能源,而普遍使用。冶鐵一般都要靠近燃料產地。《鹽鐵論》:“鹽冶之處,大校(抵)皆依山川,近鐵炭”。這裡的“炭”就是指煤。
時下,煤炭開采技術趨於完備、燃用技術日臻成熟。煤炭開采、使用,因為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前後,以城為基,修建三台:銅雀、金虎、冰井,之一的冰井台中,就貯藏了大量煤炭。其後約百年,西晉文學家陳雲登臨三台,見到曹操在三台中所貯藏的石墨(煤炭),很是新奇,於是寫信陸機。
信中說:“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雲燒此,消複可用,然(燃)煙中人不知,兄頗見之不?”這裡所提可燃燒的石墨,即是煤。
西晉左思《魏都賦》中講:“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又據《魏都賦》唐人李善注:“鄴西,高陵西,伯陽城西有石墨井,井深八丈”。
時煤稱石墨,墨井即石墨井,石墨井即煤井。井深八丈,指井筒深度。並非包括井下巷道延深。當時已用八丈立井采煤,其生產規模可見一斑。
此時,距離涿縣最近的產煤區,便是代郡,其次便是魏郡。
“武安冶鐵”的武安縣,便在魏郡。樓桑所用花鐵,皆從武安運來。
《水經注》:“黃水又東注武州川,又東曆故亭北,右合火山西溪水。水導源火山西北流。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廣減尺許,源深不見底,炎勢上升常若微雷發響,以草爨(引火)之,則煙騰火發。”文中所記載的火山,也就是後世的大同煤礦區。
此時位於代郡。如今鮮卑寇邊,時常抄掠。代郡百姓十不存一,百業荒廢。想要煤炭,隻能去武安。
現在還不著急。薪炭足夠。若邑民漸多,方圓百裡隻靠一片野林,顯然不夠。劉備未雨綢繆,準備囤積煤餅。正如曹操藏石墨數萬斤於冰井台中,是一個用意。
整個封地的微縮地形圖,亦被蘇伯造出。與樓桑邑的地形圖合並成在一起,擺在五樓書房正中。野林、白澤、丘陵、河渠、城邑,一目了然。蔚為壯觀。百裡之遙,居高已無法窺全貌。酈城、督亢,劉備數日便要乘車輪舟前往查看。兩處督造工地,每來必有變化。重樓垣牆拔地而起。從野林中挖來的巨木,植在城中道路兩旁,排列成行,遂成林蔭大道。還有一路隨家人北遷的牛羊雞犬,散落其間。令新造的城邑,越發充滿人氣。
為官百日。郭芝、管寧,已頗精通政事。若為官千日,必成大才。
實踐出真知。天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儘。此話擱在哪兒都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