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桑所有編戶齊民,包括樓桑能工、侯府良匠,每戶皆已補全五十畝美田。學壇亦有四千畝公田。加上新辟水田,今年少君侯的封邑,共計插秧五十萬畝。三百萬畝水澤,辟出約六分之一。足見治下之民,有多儘心竭力。
也足見,少君侯有多深得民心。
圍繞酈城、督亢、樓桑的美田,青苗皆連成片。放眼望去,層禾儘染。被藍天碧水滋養如天地棋盤。生機昂然。
五十萬畝水田,若畝產五石,可獲新穀兩百五十萬石。聽完老族長樂觀的估算,劉備頭一次升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雄心壯誌。
高築牆,廣積糧。待天下有變,舉兵平暴亂。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少君侯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朝堂禁中之事,自有崔廷尉和左豐往來書信告知,劉備起居如常。並未有大變化。邑中工坊區卻忙的不可開交。改造後的高車、箭車,正加緊生產。劉備設計的割草車,也被蘇伯試造完畢。
所謂割草車,就是‘跑起來能夠割草的馬車’。前麵裝吊臂,中間為馬匹,後麵是車廂。吊臂下懸螺旋刃扇兩組,用於割草。
原理很簡單。
借助畜力,由車廂內的齒輪傳動,驅動前方吊臂下的螺旋刃扇,旋轉割草。單匹馬力不足,改進後由兩匹北地騾馬共同驅動。又改進了變速齒輪組、差動齒輪組、螺旋刃扇的葉片數量,以及擋板角度。
再次測試,一路割草如飛。長滿百裡長堤的苜蓿,數個來回,便收割一空!
趕著馬車收取牧草的牧民,竟被遠遠的甩在身後。皆無比驚詫於漢家機關術!
督亢溝堤,堤麵寬丈餘(3米),長約百裡。約合三百三十畝。左右兩條大堤,堤麵共計六百六十畝。畝產鮮草四千斤。一次能割鮮草兩百六十四萬斤。可得乾草料五十二萬八千斤。
還有七十餘裡的酈亭溝堤。一次能割鮮草一百八十四萬八千斤。可得乾草料三十六萬九千六百斤。
這還隻是一茬的產量。
有經驗的牧民估算,如此規模的種植,一年可割四茬。第一次青割產量最好,能占總產四成。往後再割三次,也隻有六成收獲。即便如此,也是高產!
苜蓿茬地三年不施肥,卻能穩產高產。增產幅度通常過半,高者可達一倍以上。
農諺有“一畝苜蓿三畝田,連種三年勁不散”,便是說此。
苜蓿枝葉繁茂,對地麵覆蓋度大,二齡苜蓿返青後生長四十天,覆蓋度便可達九成五(95%)。苜蓿根深地下。生長二十年以上時,主根可深達七十尺以上。作為多年生深根型植被,在改良土壤,攔阻徑流,防止衝刷,保持坡麵減少水土流失等方麵的作用,十分顯著。
後世測定,坡地種植普通農作物,與種植苜蓿相比,每年每畝流失水量大十六倍,土量流失大九倍,所以,劉備在坡地種植苜蓿十分合理,不僅能減少水土流失,還能收獲大量牧草。
人吃馬嚼。糧草糧草。
除了糧,還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