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三日,損兵折將。大漢虎賁被左右稱為鬼武士,不能與敵。此戰若不能勝,他死後鮮卑勢必分裂。力量削弱分散,又懼漢軍如鬼神。加之四周丁零,夫餘,烏孫皆虎視眈眈。國運豈能綿長。
檀石槐之所慮,正是劉備之所慮。
即便他不提軍北上。曆史上的檀石槐也會在四年後身亡。其子和連繼任首領。不僅才乾、能力皆不如其父,且貪財好色。不久便在進攻北地時,被北地人射死。鮮卑就此分裂。烏桓趁機坐大。
然,此戰對大漢天威的折損尤大。不可一世的大漢天軍,竟完敗在檀石槐手下。諸夷遂心生不軌,不服中原王化。
於是,劉備和檀石槐所求。皆是一個‘勢’字。
檀石槐若撤兵示弱,至此往後,鮮卑便呈弱勢。
俗語有雲:趁其病,要其命。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者,何其多!
一朝身死。丁零,夫餘,烏孫,必定群起而攻之。就連歸附漢庭的匈奴和烏桓,亦會大軍北上,分一杯羹。
身死族滅。
大軍圍城,檀石槐定要置劉備於死地。萬不得已,斷不會示弱退兵。
鮮卑細作剛從湯池走出,便見三兩個烏桓百夫長,與一營官說話。言語頗為激烈。見有邊民,這便轉用胡語交談。
殊不知,這些胡化漢民皆精通胡語。何須側耳,對話內容鮮卑細作已心知肚明!
幾個烏桓百夫長,便是向掌管輜重的營官,討要箭矢!又說,所攜箭矢已射出大半。若今日再戰,便將無箭可射。
營官卻百般推搪,說存箭已不多。本部尚且不夠用,如何再分給烏桓。
這才爭吵起來。幾位百夫長討要箭矢不得,憤憤而歸。
前漢名將李陵,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與單於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經八晝夜血戰,李陵轉戰千裡,斬殺匈奴一萬有餘。無奈箭矢耗儘,又遭叛徒出賣。且得不到主力救援,結果彈儘糧絕,不幸被俘。投降匈奴後,武帝夷其三族。
李陵之事,見仁見智。然單從五千步卒便可抗衡八萬匈奴騎兵,轉戰千裡,斬殺萬餘。足見漢弩之強!
若非箭矢耗儘。馳援及時,李陵未嘗會敗。正因弓弩之強,漢代才於邊塞設置“馬弩關”,嚴禁十石以上強弩輸出,防止技藝外流。
漢弩之威,胡人深受其害,又豈能不知!
白檀城並非堅不可破。之所以三日血戰而無寸功,正因弓弩太強。如今缺箭,不正如李陵故事!
鮮卑細作暗自盤算。若能將消息傳出,必是大功一件。大單於得知定會全力攻城。待城破,五人皆有重賞。從此飛黃騰達,牛馬遍地、奴仆成群。榮華富貴享之不儘。
然而青天白日,眾目睽睽。前後城門緊閉,吊橋高懸。如何能出城?
急切間,忽聽有人喝道:百姓皆去甕城,助工匠整修城防。
義不容辭。剛吃了碗白粥的大漢百姓,紛紛起身,向甕城走去。穿過工匠營地時,見許多鋦匠正在打磨修複長刀刃上破損。此正是鬼武士手中,砍殺鮮卑精騎如割草的神兵利器。還有一群函人正將破碎的玄光甲換上新片,再重新編綴成甲。各自忙碌,醉心技藝。卻不見有人修複弓弩。
穿過匠人營地,抵達甕城。便有工匠吆喝眾人搬運瓦片,修複戰棚破損。
細作互使眼色,各自搬瓦上樓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