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閼氏聞聲抬頭。目光清澈如水,表情無喜無悲:敢問少君侯,將如何安置妾身?
不愧是鮮卑大閼氏!
劉備這便答道:大閼氏又作何打算?
大閼氏亦沒回答,轉而又問:大單於。少君侯,當作何打算?
劉備平靜地答道:大單於不死,我心難安。
大閼氏眸中,波光一閃。兩人皆多智。看似一段索然無味的對話,卻早已談妥條件。
劉備的戰略目的,便是行斬首行動。檀石槐一日不死,鮮卑便一日不會分裂。
事實也是如此。
檀石槐死後,鮮卑隨之分裂。西部鮮卑叛離。和連死後,魁頭繼位。漠南自雲中以東分裂為三個部:一是步度根,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分布於代郡、上穀等地,三是原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素利、彌加、闕機,等若乾小集團,散布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互相攻伐,南附漢庭。其後百年,再無先前聲勢。
正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作為戰勝一方,大閼氏和整個鮮卑的生死,皆握在劉備手中。
得知劉備‘檀石槐必死’的底線。
大閼氏才好開價:少君侯當知曉鮮卑風俗。大單於時日無多。死後無論是誰繼任單於,妾身皆要嫁之。然今時不同往日。鮮卑勢衰,後繼者必不長久。單於不停輪換,妾又如何能獨善其身。敢問少君侯,能放妾身歸鄉否?
這個條件很苛刻,甚至可以說為難。
軍中皆知,正因俘虜了鮮卑大閼氏,大單於才怒而圍城。且鮮卑大單於,等同於皇後。如此身份,茲事體大。自當呈報朝廷,由陛下、三公四府及滿朝文武商議決斷。劉備小小一個鄉侯,又豈能擅自做主?
如此僭越,必落人口實。
然而。為達成戰略目標,劉備必須冒險。
原因不複雜。檀石槐命不該絕。還有四年陽壽。趁此四年,以他之聲望,必能重整旗鼓,雖不能令鮮卑恢複元氣,卻可最大程度的止損。使三部不至分裂。最不濟,也能完成權力交接。令大單於之位,儘可能的平穩過渡。
如此一來,‘檀石槐死而鮮卑亂’的戰略目標,便未能達成。隻需十數年,休養生息的鮮卑又成大患。
於是乎。劉備看似漫不經心的隨口一問,大單於此時會去哪裡?
其實他心中早有答案。
大閼氏出身高車十二姓中的副伏羅氏。且是部落大人之女!
檀石槐還能去哪?
大閼氏被漢軍所俘。檀石槐親提十萬未能奪回。此去借兵,正當時宜。
胡人性狹。視妻妾如牛羊,乃是自家財貨。殺子之仇,奪妻之恨。奇恥大辱,副伏羅氏必感同身受。加之檀石槐盛名遠播,副伏羅氏乃至高車十二姓,必不敢忤逆。若高車十二姓齊借兵與檀石槐,重整旗鼓。鮮卑大勢可定,複興有望矣!
劉備絕不能讓此事發生。